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英国的主要战友。美国不是通过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的自然衰落过程中步取而代之。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建设。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取代英国成为霸权国家的大致过程
(2)材料二反映出当前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分析这些外交实践的影响。
材料一 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英国的主要战友。美国不是通过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的自然衰落过程中步取而代之。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建设。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較》
材料二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5年时间里,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倡议,其核心理念被納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成果文件。历来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伙伴关系,还在国际事务上坚持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引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取代英国成为霸权国家的大致过程
(2)材料二反映出当前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分析这些外交实践的影响。
2.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戏曲与剧场的演进情况
指出上表中反映的中国古代戏剧发展趋势的三个方面,并加以说明。
时期 | 戏曲代表 | 表演区 | 观众区 | 说明 |
春秋战国 | 优伶 | 贵族厅堂、殿庭、院落 | 殿庭、座席、帐篷 | 优伶大都为奴隶 |
汉魏 | 百戏 | 百戏是歌舞杂剧的融合观众区拍起 | ||
隋唐 | 歌舞 | 歌台:舞台:乐棚 | 神庙广场 | 表演区拍起 |
宋元 | 杂剧 | 舞亭,乐亭,后台(准备区) | 神庙广场 | 瓦舍勾栏表演台加屋顶:出现固定的演出场所 |
明清 | 南戏、京剧、各种地方戏 | 增加伴奏区 | 神庙广场、街巷、会馆、城乡宗祠、酒楼茶馆 | 前台加宽,后台加大 |
指出上表中反映的中国古代戏剧发展趋势的三个方面,并加以说明。
2.论述题- (共1题)
3.
叶氏家族曾在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分别编写过《叶氏族谱》,基本情形如下:1867年叶伯英编写了《叶氏族语》,并请当朝大学士倭仁(顽国派官僚,曾与洋务派论战)作序。倭仁盛赞叶氏家蔟蝙基族谱的行为,说这是重视了家族体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家族体制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正是家族体制的瓦解导致了蔓延各地的内乱。1906年叶善鎔负责編写新的《叶氏族语)。他在前言中写到了自己这个年代的“民族主义”潮流,他对于时代的界定不是通过执政皇帝的年号,而是直称“二十世纪”。他详细叙述了自己留学日本十年的经历,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他描述目本到处是机械化的场景,令他充满激情,也充满疑。“何以故?”他反思,“此皆为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他对家族认识也从开始时认为家族主义不如国家主义,转变为一种普追认可的现代家族观念,即家庭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国家团结的基石。
——周锡璃《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以“族谱与时代"为主题展开论述。3.单选题- (共9题)
4.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
5.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有如下11国
由此可见,建国初期,我们的外交实战
建交日期 | 建交国 | 建交日期 | 建交国 |
1949.10.3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1949.10.7 | 波兰共和国 |
1949.10.4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1949.10.16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1949.10.5 |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 1949.10.27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949.10.6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1949.11.23 |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
1949.10.6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1950.1.18 | 越南民主共和国 |
1949.10.6 |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 | |
由此可见,建国初期,我们的外交实战
A.体现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
B.促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终形成 |
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理念 |
D.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反映 |
6.
1857年,由英国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的破产,引发了美国各行业的严重恐慌,并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严重的破产浪潮。由此可见
A.世界市场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
B.由英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亟待改革 |
C.英美两国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弊大于利 |
D.世界市场的形成不可能一跋而就,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
7.
列宁曾说:“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牧师”职能的是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 |
B.银行体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
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入的基本权利 |
D.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8.
《全球通史》指出:“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ー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认为导致中西方远航强烈反差的根源在于
A.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 |
B.双方统治者治国思想的不同 |
C.君主专制化程度的差异 |
D.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差异 |
9.
《明史》记载:洪武年间,令农衣轴、纱、绢、布,商贾只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轴、纱。农夫魃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明中期,禁商贩、仆役、倡优、下服用貂裘。对此,评价最恰当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异化 |
B.政府主导社会习俗的演化 |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D.经济政策与时代潮流相悖 |
10.
1907年,清政府规定创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元以上者赏子。时人评曰: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重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举反映出
A.清末新政高度重视奖励实业 |
B.清政府爵位授予政策日益宽松 |
C.清政府卖官鬻爵,腐败严重 |
D.戊戌维新时鼓励农工商业发展 |
11.
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
12.
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领袖马于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这一名言
A.意在重建基督教的倍仰体系 |
B.是人文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 |
C.是新教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
D.表达了对宗教改革的坚定信心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