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60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以上材料引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独立战争后的美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制度?有什么弊端?
(2)根据材料一“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其具体表现主要是什么?
(3)材料二中“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巨变”指什么?几经反复法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体?
(4)分别写出英国、德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法律文献
2.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材料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人教版《历史》必修

材料二:
背景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一超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日本崛起,成为经济大国,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不失为大国。
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就。
 
材料三: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德、也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

2.单选题(共25题)

4.
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哪些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公民克里昂的妻子B.贵族布拉达斯的妻子
C.雅典公民克里昂D.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5.
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D.《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6.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首相拥有
A.立法权
B.财政预算权
C.最高司法权
D.最高行政权
7.
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是在
A.1832年议会改革后B.内阁制形成以后
C.光荣革命后D.19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后
8.
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积极抵抗的政策
9.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从《南京条件》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趋势主要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11.
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各国律例》
D.《变法通议》
12.
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13.
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它诞生的标志是(    )
A.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14.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实际掌握俄国国家政权的是
A.沙皇
B.布尔什维克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5.
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月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的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D.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6.
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17.
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D.改革开放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交环境的变化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教育体制的改变
D.经济水平的提高
19.
据《新快报》报道,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一个“大熊猫、你好、茅台酒”的热潮。在这一热潮中,横滨的中华街涌来了很多中外顾客。引发这一“中国热”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与日本、台湾的关系日益密切
20.
2013年3月22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这一声明
A.改变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B.确立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机制
C.巩固了中俄两同的结盟关系D.有利于建立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2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11年,日本再次联合德国、巴西、印度发起入常攻势。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美国霸主地位的日益衰落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的推动
C.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2.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了许多问题D.民族矛盾尖锐
23.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耒耕耜耕
D.铁犁牛耕
2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世界影响巨大,先后代表中华文明的手工业产品是
A.铁器和瓷器
B.青铜器和铁器
C.丝绸和瓷器
D.丝绸和青铜器
25.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的
A.汉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
26.
工业革命扱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7.
17世纪的时候,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国家,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被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所述国家应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葡萄牙
28.
16世纪,来自美国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等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市场。这一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航海家们开辟了新航路

3.选择题(共1题)

29.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