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材料一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材料二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汉密尔顿系统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认为这是防止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也是避免暴政的最好途径。同时,他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内部进行权力牵制,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
材料三曾高度评价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近期多次抨击当今美国式的三权制衡体制,认为分权制衡对行政造成太多掣肘,削弱了政府的自主性,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发出美国式政治无路可走的哀叹。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协调君权和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密尔顿的主张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分权制衡的认识。
材料二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汉密尔顿系统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认为这是防止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也是避免暴政的最好途径。同时,他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内部进行权力牵制,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
材料三曾高度评价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近期多次抨击当今美国式的三权制衡体制,认为分权制衡对行政造成太多掣肘,削弱了政府的自主性,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发出美国式政治无路可走的哀叹。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协调君权和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密尔顿的主张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分权制衡的认识。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摘自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参
材料二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是怎样获取了“最适意的满足。”
(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说明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呈现什么特征?中国人是怎样抗争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一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摘自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参
材料二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是怎样获取了“最适意的满足。”
(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说明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呈现什么特征?中国人是怎样抗争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二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火车道?你对此如何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意向指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枓,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二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火车道?你对此如何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意向指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枓,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1题)
4.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它比起东方各国发展缓慢 |
B.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政治制度 |
C.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了民主政治 |
D.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
5.
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A.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
B.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
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
D.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
6.
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
A. 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B. 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C. 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D. 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A. 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B. 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C. 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D. 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7.
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道路宽度不一带来交通不便 |
B.交通工具落后加剧国家贫困 |
C.四分五裂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
D.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
8.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 B.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
C.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 D.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
9.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
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
C.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 |
D.工人阶级成为独立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10.
孙中山先生针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作评价如下:“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这一事件
A.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
B.成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
C.被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 |
D.评价的是戊戌变法 |
11.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B.标志着***思想的成熟 |
C.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D.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
12.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救了英国盟军 |
B.英军在缅甸得到了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
C.日军在缅甸遭到中英联军的重创 |
D.世界反法斯西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
13.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同盟 |
B.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
C.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展 |
D.“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
14.
2018年是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81周年纪念。下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七七事变爆发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聚了国共两党的力量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
D.百团大战是国共合作领导的一次重大胜利 |
15.
下表为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 掠夺原料、开拓海外市场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
B | 《南京条约》 | 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新途径 |
C | 《资政新篇》 | 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 |
A.A |
B.B |
C.C |
D.D |
16.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这次“战败”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7.
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的战况简介,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时间 | 参战部队 | 战法 | 战果 |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逐个歼灭傅作义集团 | 歼灭、改编敌军52万余人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18.
***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A.解放军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
C.解放军拉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
D.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
19.
《解放日报》1945年9月5日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C.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成立 |
D.国共重庆谈判,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
20.
马克思认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下面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巴黎公社的失败 |
B.俄国二月革命的失败 |
C.辛亥革命的失败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
21.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22.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A.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基础 |
B.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
C.说明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23.
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 |
B.《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
24.
《荀子·君道》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入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度独揽大权 |
B.设立丞相协助处理政事 |
C.设立太尉掌管全国军务 |
D.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