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59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百度百科
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三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原则所产生的历史作用。(2分)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6分)
(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民族关系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6分)

2.单选题(共14题)

2.
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①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②公民帕德玛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
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城邦全体居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④公民阿萨德和妻子一起参加公民大会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④
3.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4.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
B.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
C.德意志帝国名为立宪,实为专制
D.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较大
5.
为了能够使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英国女王派其女儿安妮公主到“狮城”为伦敦“呐喊助威”。下列对英国女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英国女王由英国议会选举产生 
②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
③英国女王在礼仪上、形式上是至高无上的,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
④英国女王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④B.③④C.②③D.③
6.
有一位学生对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了以下一些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割占台湾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7.
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8.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空想到科学”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
9.
2011年6月28日上午,我国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来自首批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和厦门的290名游客,分别搭乘10架航班和1艘游轮前往台湾。个人游的启动( )
①有利于台湾旅游业的发展
②进一步发展了两岸关系
③增进了台湾人民对“一国两制”的认同
④再次证明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0.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传统文化内涵”的政党制度是一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联合执政制度
1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2.
到2006年底,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展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B.重视同各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13.
美国《时代》周刊有“封面人物特写”栏目,周恩来总理曾经六次登上该封面,下面是其中的四次。图1:上面的小字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中华民国)的敌人。图2:上面的小字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周总理背后是一条令人恐怖的目露凶光的青龙。图3:1971年,左上角的文字是“中国人来了”。图4:1972年,封面文字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右上角为周恩来总理。

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图1的时代背景是朝鲜战争
②图2的时代背景是万隆会议
③图3的时代背景是中国重返联合国
④图4的时代背景是中美建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4.
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美苏冷战对峙
B. 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15.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B.武装反抗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3.选择题(共2题)

16.不等式组 {#mathml#}{3x+2>552x1{#/mathml#} 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
17.不等式组 {#mathml#}{3x+2>552x1{#/mathml#} 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