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卷入“美金公债案”被免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
并被迫辞去行政院长之职。1947年另一“四大家族”的代表宋子文因引起“黄金风潮案”,牵涉舞
弊被迫辞职。其心腹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被免职。但这些对高官的处理,却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
果,民国腐败依旧愈演愈烈。 蒋介石在一则日记中写到“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
是非倒置,一至于此!”。他在总结豫湘桂会战失败时,更痛心疾首的说:“由于我们自身种种腐败
缺点的暴露,可以说他们到了现在,已经根本没有把我们中国放在眼里!”1948年国民政府设立
“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蒋介石亲选蒋经国主管,“扫除腐败势力”。对此任命,蒋介石称“虽然
我晓得这个职位可能使经国遭到忌恨,甚至断送前程,但是我必须派他去。经国是可以担任此一任
务的唯一人选。”但也没有能挽回蒋经国“打虎”失败,贪腐纵横的现实。
——摘自王春瑜主编《殷鉴不远:民国时期的反腐败史话》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打破了政治机器垄断职位任命权的局面,从而重挫了分赃交易者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44—1949年国民党及其政府腐败的影响,指出国民政府反腐败的特点。
(2)据材料二回答,与国民政府反腐败相比,美国的反腐败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1944年“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卷入“美金公债案”被免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
并被迫辞去行政院长之职。1947年另一“四大家族”的代表宋子文因引起“黄金风潮案”,牵涉舞
弊被迫辞职。其心腹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被免职。但这些对高官的处理,却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
果,民国腐败依旧愈演愈烈。 蒋介石在一则日记中写到“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
是非倒置,一至于此!”。他在总结豫湘桂会战失败时,更痛心疾首的说:“由于我们自身种种腐败
缺点的暴露,可以说他们到了现在,已经根本没有把我们中国放在眼里!”1948年国民政府设立
“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蒋介石亲选蒋经国主管,“扫除腐败势力”。对此任命,蒋介石称“虽然
我晓得这个职位可能使经国遭到忌恨,甚至断送前程,但是我必须派他去。经国是可以担任此一任
务的唯一人选。”但也没有能挽回蒋经国“打虎”失败,贪腐纵横的现实。
——摘自王春瑜主编《殷鉴不远:民国时期的反腐败史话》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打破了政治机器垄断职位任命权的局面,从而重挫了分赃交易者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44—1949年国民党及其政府腐败的影响,指出国民政府反腐败的特点。
(2)据材料二回答,与国民政府反腐败相比,美国的反腐败有什么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
(4)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材料一 全球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中国长江深入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力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15~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
(4)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2.单选题- (共13题)
3.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受到了削弱。……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的国王……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无宁日。”该学者对希腊民主政治的看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学者对希腊民主制度给予了否定 |
B.其揭示了希腊民主制的弊端 |
C.认为应将政治权利和哲学理智结合 |
D.认为希腊民主制下领导阶层受到限制 |
4.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5.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这里的“30年”最有可能是指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30年 | B.德国统一后的30年 |
C.一战后的30年 | D.二战后的30年 |
6.
马克思在论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马克思观点的是
A.明确否定了英国报纸对中国的歪曲 | B.认定中国进行的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
C.认为中国不应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 | D.文明程度影响起义民族的抗争手段 |
7.
“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而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你认为下列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无关的是
A.“民主建国纲领”的提出 | B.参加重庆谈判 |
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
8.
“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 |
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 |
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 |
9.
1957年11月美国把原隶属于国防动员署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划归总统行政办公室而变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又下令设立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这一决定的重要背景是
A.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
B.美国遭遇科技发展瓶颈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威胁 |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
10.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
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11.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商品经济繁荣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商品经济繁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2.
下图中b处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3.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 B.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
C.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
14.
下图是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发行的股票样本,上有“南洋大臣”、“官商本”、“官绅订立合同”等文字。从这一图片中,不能研究


A.大生纱厂的资本来源 | B.当时股票文本的范式 |
C.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 | D.外商企业在华的地位 |
15.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年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①喜欢画年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