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58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期)美国认为,“一个稳定、统一、亲美的中国,会是整个亚洲的关键”。 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在为罗斯福总统出席雅尔塔会议所准备的文件中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它必定会成为抑制日本、排斥老殖民主义势力和遏制苏联向亚太地区扩张的有力因素”。美国支出几十亿美元和派出大批军事顾问帮助国民党打内战。——郭新昶《美国西太平洋地区战略透视》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后期美国西太平洋战略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1951年9月8日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约》签订,并单独与日本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使日本实际上摆脱了被占领状态,同时决定美军长期驻扎日本,日本为美军提供军事基地,日美最终以结盟的方式结束了占领,由敌国变成了盟国。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把日本拉入美国阵营,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条约体系,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旧金山体制”,日本在形式上恢复了主权。
——根据相关材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出台的影响。
材料三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散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3)根据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

2.单选题(共13题)

2.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3.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该材料
A.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的特点
B.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
C.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高度关注
D.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
4.
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这体现出
A.君主专制是英国议会政治的一大特色
B.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仍是封建性质的
C.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
D.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的政治仍然是贵族政治
5.
普法战争对法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体现在
A.刺激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B.实际上宣告了君主制度的终结
C.推动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D.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的诞生
6.
“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缺少战胜日本的实力。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箱炮。这里说明
A.军事将领的素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洋务运动导致中国社会弊端丛生
C.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巨大反差
D.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体制和涣散的军纪
7.
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义和团运动针对铁路和电线杆的破坏,并不是单纯的发泄,或者对西方文明的“敌视”,而有现实的原因。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阻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另外,切断清军、联军的交通与通讯,也是义和团破坏电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观点说明,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
A.根据立场确定观点
B.坚持采用革命史观
C.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D.正确对待西方文明
8.
“八七”会议上,***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党委要更加坚强来注意此问题……”***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党内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C.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9.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
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10.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网疏而民富”;“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也”。司马迁在这里体现出的经济思想是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B.发展经济应该农工商并重
C.对私人营利采取一定的放任态度D.发展商业应因地制宜
11.
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
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
12.
读下图,从1750年到1865年,是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获取了大量殖民地,掌握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B.持续的社会政治运动推动了上层建筑的渐进变革
C.最早开始并完成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
D.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13.
学者潘君祥说:“国家机器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它充当了近代化的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落后国家的近代化初期,国家政权日益成为近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下列事件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20世纪初期,清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
B.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
D.1992年,中国宣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
14.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应属于
A.洛克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3.选择题(共6题)

15.从框内八个数中选出几个数,写出算式,使得数的十位上是4.

如:35+9=44

16.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一次)编几道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看谁编得多。
17.植树

一年级种了56棵树,一班种了19棵,二班种了18棵,估计一下,三班可能种多少棵?再列式算一算,检查你估计的对不对?

□○□○□=□(棵)

18.仔细观察,不计算,每组中的3个数的和,

谁最大?{#blank#}1{#/blank#}

谁最小?{#blank#}2{#/blank#}

19.

根据答语填疑问词。

20.

根据答语填疑问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