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摘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本主义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夺,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继续发展生产力。
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材料二 下列是巴黎公社的公告
1871.4.2一切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随时罢免。
1871.4.2公职人员每年薪俸不高于6000法郎。
1871.4.16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871.4.20禁止面包工人的夜班工作。
1871.4.27废除厂主们擅自用罚金、扣款等处分来掠夺工人工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的共产党而言,1927年前后数年是一个充满灾难、痛苦与磨难的时期。在经历了一连串城市暴动或起义的挫折后,他们将视野转向了国民党所忽略的广袤农村。这一改弦易撤的举措,与中共务实领导群体的形成、革命依靠力量的获取以及整个策略的转型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它获得了存在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在创造性地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
——《中华民国专题史·中共农村道路探索》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闯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的经过及其基本内涵。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摘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本主义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夺,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继续发展生产力。
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材料二 下列是巴黎公社的公告
1871.4.2一切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随时罢免。
1871.4.2公职人员每年薪俸不高于6000法郎。
1871.4.16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871.4.20禁止面包工人的夜班工作。
1871.4.27废除厂主们擅自用罚金、扣款等处分来掠夺工人工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的共产党而言,1927年前后数年是一个充满灾难、痛苦与磨难的时期。在经历了一连串城市暴动或起义的挫折后,他们将视野转向了国民党所忽略的广袤农村。这一改弦易撤的举措,与中共务实领导群体的形成、革命依靠力量的获取以及整个策略的转型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它获得了存在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在创造性地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
——《中华民国专题史·中共农村道路探索》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闯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的经过及其基本内涵。
2.单选题- (共16题)
3.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的其他民族,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中期,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随着扩张,不同民族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民族习俗的差异、文化传统的不同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罗马统治者
A.通过习惯法缓解经济纠纷 |
B.颁布《十二铜表法》,限制贵族的特权 |
C.制定万民法,协调各地区的民族关系、社会矛盾 |
D.颁布公民法,完善罗马法体系 |
4.
下列有关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与总统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对国会负责 |
B.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约并直接生效 |
C.国会掌握国家立法权但受总统制约 |
D.总统任命政府行政官员不需要经国会同意 |
5.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他们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的应是
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
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
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6.
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7.
“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然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么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从这段材料中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
B.卢沟桥事变是日本阴谋蚕食华北乃至中国的重要步骤 |
C.日本军队选择进攻卢沟桥是处心积虑的 |
D.卢沟桥的得失关系到中日两国在华北地区的平衡 |
8.
近代中国的《新民报》曾用“走向和平建国之路,***为团结而来”为标题报道一则新闻,它说:“全中国人民的心里都在欢呼,欢呼着团结有望,和平前途有了保证。”该报道反映的是
A.北平和谈 |
B.中国共产党“七大” |
C.重庆谈判 |
D.西安事变 |
9.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文明的首次碰撞 |
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 |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
11.
1917年的七月流血事件表明,俄国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于是,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代表大会,及时改变策略,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这表明
A.科学理论对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
B.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起领导作用 |
C.暴力夺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手段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开始被确定为革命对象 |
13.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C.第26届联大 |
D.雅尔塔会议 |
14.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
A.欧洲与美国成为对等的自由贸易伙伴 |
B.美国与西欧双双获益,奠定了西方经济格局的基础 |
C.西欧照搬了美国的经济管理经验,经济恢复和发展 |
D.整个欧洲的投资与生产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增强 |
15.
李际均指出:“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领导权已经不再受到广泛拥护……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代表我们的已经不再是自由女神,而是阿布格莱布监狱里受虐的囚犯’。”这说明
A. 利益对立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C. 美国政治军事优势已成过去式
D. 建立国际军事新秩序的必要性
A. 利益对立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C. 美国政治军事优势已成过去式
D. 建立国际军事新秩序的必要性
16.
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权利法案》颁布时 |
B.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 |
C.十月革命成功之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
17.
从1935年起,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钨、锑等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进行了全面统制;同时,从德国大量购进重工业机械设备,在四川、江西等省份筹建工矿企业25所。这些措施
A.增加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 |
B.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薄弱的现状 |
C.壮大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 |
D.为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