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的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由西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而且,没有行政机构的同意,立法机构亦不得剥夺目前行政机构依法获得的任何权力。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2)根据材料二,结合美国的政治制度,列举“有衡”的具体表现。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英、美、德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的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由西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而且,没有行政机构的同意,立法机构亦不得剥夺目前行政机构依法获得的任何权力。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
——摘编自霍姆和兰索姆式《英国历史文件,1714-1783年》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摘编自虞崇胜《政治文明论》
材料三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世纪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结合美国的政治制度,列举“有衡”的具体表现。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英、美、德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巨大的汉白玉浮雕上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作了哪些努力?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巨大的汉白玉浮雕上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作了哪些努力?
2.单选题- (共22题)
3.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 |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的保障 |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被淹没 |
4.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
6.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
B.普选制 |
C.渐进性 |
D.法制化 |
7.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
B.民主主义色彩 |
C.专制主义色彩 |
D.民族主义色彩 |
8.
以下是英国内阁、议会、国王和政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方框中的序号处应该分别填入


A.①多数党组阁②形式任命③负责④监督 |
B.①首相候选人竞选②负责③形式任命④监督 |
C.①多数党组阁②形式任命③监督④负责 |
D.①首相候选人竞选②监督③形式任命④负责 |
9.
“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
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
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
11.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平分田地,“照人口,不论男妇”等。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 |
B.彻底抛弃了传统文化 |
C.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 |
D.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
12.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下列关于其历史功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
B.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13.
“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 |
B.农村包围城市 |
C.实行国共合作 |
D.开展工人运动 |
14.
***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是蒋介石先生。***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
B.成功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 |
D.领导了正面战场上一系列战役 |
15.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
16.
列宁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下列对“那一次工农革命”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偶然性”的体现 |
B.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C.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
D.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
18.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19.
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现行有效的法律。这表明
A.我国法律更加健全,正走向制度化、法律化 |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C.1982年之前全国人大没有制定法律 |
D.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
20.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不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一边倒 |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
21.
1945年,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情报称:“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坚持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苏战争冲突日益临近 |
B.苏联的实力超过美国 |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
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
22.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变。其剧变的实质是
A.政局动荡 |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C.社会矛盾激化 |
D.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
23.
2013年7月1日零时整,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洲联盟.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从目前来看,欧盟不断扩张
A.消除了欧洲国家概念 |
B.使世界格局向美欧两极格局发展 |
C.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
D.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
24.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