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考试历史试卷9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568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6/9/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希腊)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人)
公民总数(人)
雅典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人)
审判员(人)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和蛊惑青年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归纳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
(2)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主要机构有哪些?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参与范围上有何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2.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材料二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2.单选题(共13题)

4.
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 外邦人和全部居民
B. 广大奴隶
C. 成年男性公民
D. 妇女
5.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①狭隘性
②排他性
③不公正性
④阶级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A.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B.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7.
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8.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以下两幅图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见证了澳门地区历史的沧桑与新生
B.都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表现
C.是澳门由殖民走向高度自治的见证
D.中国从屈辱走向强盛的有力注解
10.
邓小平曾经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这个制度”指( )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11.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12.
到2006年底,有184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进行过维和行动,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的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 重视经济外交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3.
老照片是历史的见证。如图是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应邀访美,卡特总统主持欢迎仪式,宾主在白宫向欢迎者挥手致意。在这次访问中,邓小平与卡特就签署贸易协定进行了谈话。该照片反映的历史背景最贴切的是( )

A.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4.
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中美外交关系缓和这一重大事件所绘制的油画,命名为“寒冷流涕的尼克松终于握到***火热的手”。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 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C. 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 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
新时期我国确定对外关系的出发点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
D.不结盟政策
16.
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3.选择题(共1题)

17.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