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45年到1800年,欧洲从美洲大陆获得了大约13.7万吨白银,从美洲和非洲获得了2000多吨的黄金,使欧洲大陆的货币储蓄量增加5倍之多。……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1.4万吨之多,是这一期间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而从1645年到1800年,则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 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的兴衰》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6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说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鸦片战争后,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百度百科《银贵钱贱》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外流现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经济现象相关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产生的经济影响。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从1545年到1800年,欧洲从美洲大陆获得了大约13.7万吨白银,从美洲和非洲获得了2000多吨的黄金,使欧洲大陆的货币储蓄量增加5倍之多。……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1.4万吨之多,是这一期间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而从1645年到1800年,则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 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的兴衰》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6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说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鸦片战争后,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百度百科《银贵钱贱》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外流现象
| 时间 | 方式 | |
白银持续大量外流 | 19世纪末 | 《马关条约》等 | 晚清政府雪上加霜,束手无策 |
20世纪中期 | 《1934年购银法》等 | 南京政府积极应对,进行币制改革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经济现象相关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产生的经济影响。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材料二 民主德国经济的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十年预定。统一社会党控制一切,历史上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联盟政策”形同虚设,自我监督机制失去效力。在200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者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联邦德国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开放柏林墙,两天内400万东德公民进入西德。1990年,民主德国降下自己的国旗,两德统一。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注: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随着“冷战”加剧,1949年,德国被分裂,在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又称东德),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又称西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
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0年两德统一的背景。
(3)历史上德国曾两次实现统一,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统一的共同之处。
材料一 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材料二 民主德国经济的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十年预定。统一社会党控制一切,历史上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联盟政策”形同虚设,自我监督机制失去效力。在200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者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联邦德国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开放柏林墙,两天内400万东德公民进入西德。1990年,民主德国降下自己的国旗,两德统一。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注: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随着“冷战”加剧,1949年,德国被分裂,在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又称东德),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又称西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
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0年两德统一的背景。
(3)历史上德国曾两次实现统一,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统一的共同之处。
2.单选题- (共8题)
4.
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入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不同点是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B.扩大了政府官员的来源 |
C.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 D.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 |
5.
在《南京条约》签订的时候“当时的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么看。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
6.
2014年6月25日国台办主任赴台湾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这说明
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 |
B.“一国两制”受到台湾政府高层的认可 |
C.“九二共识”得到全方位体现 |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
7.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
D.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
8.
汉代民谣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该民谣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 )
A.重农抑商的现象 | B.纺织刺绣的兴盛 |
C.追商逐利的风气 | D.农民生活的艰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