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晚6时,中苏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货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条约、协定的签订,宣告1945年旧的中苏条约(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的废除,苏联也将在1952年末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新中国。
——《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
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这一政策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的外交战略的含义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1)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绝不同他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我们也不搞等距离外交或外交平衡术。(2)中国不打牌,“不搞政治游戏”。
——《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从结盟到不结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签定一系列协议对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晚6时,中苏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货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条约、协定的签订,宣告1945年旧的中苏条约(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的废除,苏联也将在1952年末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新中国。
——《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
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这一政策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的外交战略的含义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1)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绝不同他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我们也不搞等距离外交或外交平衡术。(2)中国不打牌,“不搞政治游戏”。
——《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从结盟到不结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签定一系列协议对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和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原因:
近来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曾采取攻心为上的软战争策略,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前苏联的制度解体。
——《前苏联解体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材料
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原因:
近来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曾采取攻心为上的软战争策略,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前苏联的制度解体。
——《前苏联解体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单选题- (共16题)
5.
1800年之前,德国曾被讥笑为“欧洲病夫”,到1900年则是“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 普法战争爆发
B.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A. 普法战争爆发
B.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6.
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帝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这一过程
A. 反映了共和制更优于君主制
B. 反映了法国民主与专制力量的斗争
C. 说明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太慢
D. 体现了法国革命是最为彻底的革命
A. 反映了共和制更优于君主制
B. 反映了法国民主与专制力量的斗争
C. 说明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太慢
D. 体现了法国革命是最为彻底的革命
7.
纵观英国历史,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君主立宪制
A. 是最完美的政体
B. 符合英国发展需要
C. 优于民主共和制
D. 规定君主有较大行政权
A. 是最完美的政体
B. 符合英国发展需要
C. 优于民主共和制
D. 规定君主有较大行政权
8.
如果俄国在胶州湾问题上要价过高,德国可能被迫“支持英国的东亚政策”。这反映出
A.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有分歧 |
B.俄国欲独自占领中国 |
C.英国是德国与俄国的总后台 |
D.德国与英国租借胶州湾 |
10.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计。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
C.颁布《和平法令》 |
D.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11.
1949年9月,在第一届政协参加的45个党派中,共产党的代表名额和民革、民盟一样,都是16人,候补两人。这说明第一届政协
A.体现了共同执政新理念 |
B.具有较高的民主性 |
C.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 |
D.代表来源于各阶层 |
12.
它是“新中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在制度形式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做出的安排”。这说明“它”
A.缺乏时代创新性 |
B.尊重民族特色 |
C.延续了封建体制 |
D.不利于制度统一 |
13.
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A. 有利于实现“三通”
B. 不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 能强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D. 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
A. 有利于实现“三通”
B. 不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 能强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D. 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
14.
从1999年到201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生产总值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财政收入由169.4亿元增至1759.5亿元,增长了9.4倍;失业率下降至1.8%,月收人中位数增至1.2万元。这可以用于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B.澳门地区政治管理的变化 |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
D.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活力 |
15.
针对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
B.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
C.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
D.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
16.
不结盟运动有118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但不设总部,没有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反对任何形式结盟和合作 |
B.是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组织 |
C.始终奉行反对大国的方针 |
D.在国际上不具有政治影响力 |
17.
中国军事战略重点的北移,显然是对苏联庞大军事机器的一种牵制,这无疑会使美国决策者更真切地认识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分量。这反映中苏矛盾升级
A.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
B.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
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
D.是中美两国联合的前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