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017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559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2/6

1.简答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
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语言,远方漂荡,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
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
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贼,一视同仁。
——古希腊某诗人、政治家
材料二
近代以来,作为宪政体制和模式创新……(英国)开启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时代,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
——魏建国《宪政模式转型与近代英国崛起》
材料三
美国宪法修正历程(节选)

——摘编自[美]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1)材料一的作者是哪位政治家?他“一一完成”的事对古代雅典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是如何实现由“单独的国王”到“议会中的国王”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从哪些方面废除了对选举权的限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特点。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留学生会议上的演说里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现在铁路造好了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老火车头呢,还是用人家发明的新火车头?当然是新火车头。新火车头发明要好几年,而我们拿来就可以用。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这就是孙中山的观点,当时的政治精英基本上也是这种观念。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为基础”“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

——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

(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洪仁玕的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用人家发明的新火车头”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

3.单选题(共21题)

3.
下图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城邦政治
C.财产等级
D.轮番而治
4.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一书中写道:“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力图变更这一做法是一种恶,试图废止其中一部分的做法也是不能容许的,而要想完全废除它的做法则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的“真正的法律”应是
A.习惯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5.
下图中罗马民众围观的是《十二铜表法》。古罗马法学家评价这一法律:“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
C.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
D.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
6.
“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
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7.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8.
电影《女王》中有一场景:1997年,在英国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前往拜见女王。车队进入白金汉宫时,女王私人秘书罗宾对女王说:“夫人,首相到了。”女王说:“准首相,罗宾,我还未任命他呢。”“女王”可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英国
A.首相应对英王负责
B.首相需由英王任命
C.英王直接领导内阁
D.英王有权创制法律
9.
表l反映的历史现象源于晚清
A.开放通商口岸
B.划定“使馆界”
C.支付巨额赔款
D.实行“门户开放”
10.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描绘了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爆发
11.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
下列通过解读史实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3.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会战示意图。该会战
A.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被誉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D.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14.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宜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一宜言应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
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
B.主力决战
C.解放南京
D.会师会宁
16.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中说:“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宜告了共和国的成立。”这场“起义”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标志着俄国退出一战
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7.
某课外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最佳的研究主题
 
圣西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攻占冬宫
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B.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18.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说明本次会议
A.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19.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
B.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C.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
D.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20.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了四次修正。其中1999年宪法修正案新增了
A.人民民主
B.多党合作
C.民族区域自治
D.依法治国
21.
下表是《人民日报》中“打倒”一词词频统计(1947-1987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单位:次/百万字
A.1947年,国内阶级矛盾缓和
B..1957年,停止炮击金门
C.1967年,“左”倾错误严重
D..198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22.
1969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年终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无视八亿人民(中国人民)这一件事,在我们看来就不可能建立和平了……因此,我们准备同他们对话。”材料中的“对话”体现在
A.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B.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C.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共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3.
下图是联合国大厦的一幅大型壁画图中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被称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下列外交方针、政策最契合这一精神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