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18题)
2.
(题文)有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比之现代民主,民众与精英的权力关系很容易处于失衡状态,‘人群’或‘人群’中的个人权力过大,往往使精英陷于被动甚至危险境地”。材料表明雅典民主
A.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
B.保障了民众的决策权利 |
C.推崇公民集体利益至上 |
D.限制精英阶层的参政权 |
3.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刑事诉讼中法庭已发展成为受法律保障的上诉法院,犯罪嫌疑人有多达四次的上诉机会;住宅是市民的保障,逮捕只能在门外执行;在侦查期间须避免置人于狱。这说明了古罗马法
A.重视保护个人权利 | B.强调维护私有财产 |
C.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 D.重在保护贵族利益 |
4.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项目 | 美国总统 | 法国总统 |
产生方式 | ① | 国民议会间接选出 |
任期 | 四年 | ② |
职权 | ③ | 行政权、创议法律权 |
与议会关系 | ④ |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
A.选民直接选举、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
B.选民间接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
C.国会间接选出、七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
D.选民间接选举、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
5.
英国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改变了下议院由贵族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这说明1832年改革
A.解决了不同集团权益之争 |
B.强化了议会至上理念 |
C.推动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
D.扩大了下院选民基础 |
6.
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
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
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
7.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提到维护各州的权利和捍卫联盟的完整时说“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联邦和各州都按照人民用符合宪法的方式所表达意志,在自己的适当范围内明智地行使各自的权力。”材料强调了:
①宪法至上的理念 ②各州的权力都由联邦政府赋予
③各州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力 ④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①宪法至上的理念 ②各州的权力都由联邦政府赋予
③各州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力 ④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8.
学者金冲及说,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中国革命为争取农民的支持采取的措施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B.“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
C.“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D.“包产到组,包产到户” |
9.
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潮水般涌入的“洋药”(鸦片),清政府不得已准许本国栽种土烟,企图通过“内地之种日多”,使“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自禁而绝”。这本质上揭示了
A.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缺乏清醒的认识 |
B.为改善民生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 |
C.鸦片走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
D.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
10.
“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
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 |
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
11.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A.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
B.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
C.核心思想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
12.
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13.
“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对土地进行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
B.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
C.不利于对农村的基层管理 |
D.得到进一步普及 |
15.
“使欧洲成为夹在东西方之间的锻铸物,东方好比一柄铁锤,而西方则是铁砧,欧洲在这两股力量的猛烈击打下铸就到一起。”材料主要表达的是
A.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
B.冷战已经开始 |
C.欧洲成为冷战焦点 |
D.“冷战”初苏联处于攻势 |
16.
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西方应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不会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这主要表明
A.美国反对西方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
B.苏联此时已处于解体崩溃的边缘 |
C.美国希望苏联社会性质的改变 |
D.美国力图改变争霸中不利局面 |
17.
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着焦虑与犹疑:“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
A. 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
B. 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
C. 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
D. 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A. 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
B. 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
C. 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
D. 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18.
1966年7月,戴高乐总统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2009年3月,法国议会下院表决,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利益至上 |
B.多极化趋势加强 |
C.法国国际地位变化 |
D.北约生命力旺盛 |
19.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这主要说明了
A. 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
B.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C. 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D. 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
A. 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
B.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C. 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D. 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