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河北省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52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了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我们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二中“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的政治设计是指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性质有何不同。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民主政体是指什么。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2.
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崛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八种解释》
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十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
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摘编自刘山《世界格局变化的启示》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传统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冷战“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请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举两例加以说明。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单选题(共30题)

3.
(题文)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公民民主B.人民民主
C.间接民主D.代议制民主
4.
古希腊历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那些著名的思想家,都对民主持批评或否定的态度,如柏拉图是拥有民主权利的雅典公民,但他却反对雅典的民主制。这是因为古代雅典的
A.民主制不能够确保公平和正义
B.民主制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C.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
D.民主制使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
5.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是口头流传的生活习惯
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是古罗马的成文法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6.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7.
“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它”的经验受现代国家推崇的是
A.创建民主政治,公民轮番而治B.推行以法治国,追求万民平等
C.不断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调整政治制度,强化公民权力
8.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等。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突出依法行政
B.对君主的制约
C.对权力的监控
D.强调主权在民
9.
近代英国和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但两国政治制度各具特色。以下表述属于英国代议制与美国不同的是
A.体现司法独立原则
B.政府掌握行政权
C.首相为国家元首
D.内阁对议会负责
10.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度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行政机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
11.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说:“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汤姆斯·弗里德曼颂扬的是美国的(   )
A.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制度
B.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先进的科技
C.宪法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联邦制度和两党轮流执政
12.
19世纪70年代,法德通过不同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国权力中心不同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行使立法权力D.都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
13.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两大历史事件的相似之说法最准确的是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B.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C.曾在武汉建立与清朝正式对峙的政权
D.革命纲领都有反封建的性质
14.
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指近代以前的历史阶段)。以下条款为义和团设想的对外和约,其中体现“回到中世纪”的条款包括
①“各国应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②“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③“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④“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⑤“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15.
有学者认为: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了中国激进的社会变革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彻底性超越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方式
16.
(题文)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渐成熟,其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②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④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7.
2015年8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太行山上》在描述“太原会战”这一历史事件时,有这样的场景: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其中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飞机场,从而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8.
斯大林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下列对“宣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宣言是指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B.诞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C.第一次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
某同学通过学习专题“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整理出如下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 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0.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A.《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南
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
C.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21.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概括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22.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③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武装起义的决议
④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③⑤④
23.
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三大政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24.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想以此画说明
A.台湾那一半画应早日送归大陆合二为一
B.期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C.保护好传统艺术品是我们的责任
D.《富春山居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5.
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A.***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协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26.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不包括
A.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B.安全先行
C.互不干涉
D.互利协作
27.
“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8.
英国于2016年6月进行公投脱离欧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后,英国由原先的拒绝加入欧共体变为申请加入,但遭到法国拒绝。戴高乐认为,在欧洲防务上英国仍坚持借重美国,并且坚决反对建立欧洲核力量,这是他绝对不能答应的。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
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C.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
D.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29.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30.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 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
C. 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 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
31.
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32.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3.选择题(共4题)

33.

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

34.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快、准、实、极致。政务治理者要学习贯彻互联网思维,使政务信息获取和发布渠道多元化,从现实交往转向微博、微信,实现线下和线上均衡获取信息。集中民智民力,实现民主决策。下列举措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的有(    )

①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②实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网上评议政府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召开专家论证会议

④政府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

35.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快、准、实、极致。政务治理者要学习贯彻互联网思维,使政务信息获取和发布渠道多元化,从现实交往转向微博、微信,实现线下和线上均衡获取信息。集中民智民力,实现民主决策。下列举措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的有(    )

①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②实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网上评议政府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召开专家论证会议

④政府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

36.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个是分解因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