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英国《自由大宪章》
1215年,英国社会各阶层联合起来胁迫横征暴敛的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部分条款如下:
第14条: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王室不得强取他人木材建筑城堡等。
第39条:任何自由民,如未经同侪(地位相当的人)的合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时英国王权的认识。
(2)从17-18世纪英国政治看,大宪章的历史价值何在?
1215年,英国社会各阶层联合起来胁迫横征暴敛的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部分条款如下:
第14条: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王室不得强取他人木材建筑城堡等。
第39条:任何自由民,如未经同侪(地位相当的人)的合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时英国王权的认识。
(2)从17-18世纪英国政治看,大宪章的历史价值何在?
2.
甲午沉船
一直以来,打捞在甲午海战中沉没于辽宁丹东黄海海域的一艘战舰的声音不绝于耳。2014年,它被暂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该舰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
材料一:
——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公司提供的档案资料
材料二:


材料三:下图为“丹东一号”打捞现场发现的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与152毫米副炮炮弹。除此之外,“丹东一号”目前发现的武器装备还包括:210毫米主炮炮管.57毫米炮弹.37毫米炮弹.大量的弹药.保存完整的鱼雷引信等。


材料四:


材料五:

(1)若要探究“丹东一号”的真实身份,以上哪些材料是直接史料?哪些是间接史料?
(2)你认为根据以上材料能够判断“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吗?请说明理由。
(3)为什么时隔120多年,仍有必要探明“丹东一号”的真实身份?
一直以来,打捞在甲午海战中沉没于辽宁丹东黄海海域的一艘战舰的声音不绝于耳。2014年,它被暂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该舰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
材料一:
“致远号”舰载武装 | |
主炮 | 两门210mm克虏伯后膛主炮 |
副炮 | 两门6英寸(152mm)阿姆斯特朗后膛副炮 |
速射炮 | 八门57mm哈奇开斯速射炮,两门47mm哈奇开斯速射炮 |
机关炮 | 六门37mm哈奇开斯机关炮 |
六门0.45英寸(11mm)10管轮转式格林机关炮 | |
鱼雷 | 四联装18英寸(457mm)鱼雷发射管 |
——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公司提供的档案资料
材料二:


材料三:下图为“丹东一号”打捞现场发现的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与152毫米副炮炮弹。除此之外,“丹东一号”目前发现的武器装备还包括:210毫米主炮炮管.57毫米炮弹.37毫米炮弹.大量的弹药.保存完整的鱼雷引信等。


材料四:


材料五:

(1)若要探究“丹东一号”的真实身份,以上哪些材料是直接史料?哪些是间接史料?
(2)你认为根据以上材料能够判断“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吗?请说明理由。
(3)为什么时隔120多年,仍有必要探明“丹东一号”的真实身份?
3.
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存在对国际关系有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国际组织资料:
材料二欧洲一体化大事年表: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所示国际组织的名称,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2)将材料二中的空格①.②填写完整。依据材料,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向,并分析它对国际格局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某国际组织资料:
成立时间 | 1949年 |
组织宗旨 | 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
总部驻地 | 布鲁塞尔 |
材料二欧洲一体化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951年 | 法国.德等六国成立① |
1957年 |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
1967年 | 欧洲共同体诞生 |
1975年 | 欧共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
1987年 | 《单一欧洲法》生效 |
②年 | 《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EU)。 |
2002年 | 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流通 |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所示国际组织的名称,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2)将材料二中的空格①.②填写完整。依据材料,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向,并分析它对国际格局所产生的影响。
4.
.思想理性化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
1865年第十三条“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除非是依据判决作为犯罪的惩罚。”
1870年第十五条“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1920年第十九条“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理念与精神?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出美国社会发展与思想理念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3)请以美国为例,谈一谈你如何看待思想理性化与现代社会形成的关系?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
1865年第十三条“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除非是依据判决作为犯罪的惩罚。”
1870年第十五条“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1920年第十九条“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理念与精神?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出美国社会发展与思想理念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3)请以美国为例,谈一谈你如何看待思想理性化与现代社会形成的关系?
2.单选题- (共13题)
5.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①狭隘性
②排他性
③不公正性
④阶级性
①狭隘性
②排他性
③不公正性
④阶级性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8.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D.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
9.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著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他们独立地提出本阶级的要求,并为之进行殊死的武装斗争。这说明
A.世界工人运动联合斗争的结果 |
B.欧洲工人运动已登上历史舞台 |
C.具有革命性质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D.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人运动 |
10.
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
A.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
B.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 |
C.21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 |
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 |
11.
云南一位村长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你得对百姓负责。”他的话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
12.
1980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制定颁行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法》等。这表明我国
A.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
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 |
C.成为法制国家 |
D.初步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14.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倡导多边外交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15.
1962年10月16日下午4点,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一份声明:“关键在第三段: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份声明
A.表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
B.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标志 |
C.美国在美洲的“冷战”政策继续 |
D.苏联对古巴导弹事件阳奉阴违 |
16.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兰西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该宣言颁布于
A.1689年 |
B.1701年 |
C.1776年 |
D.1789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