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
材料二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的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子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体的不同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
阶段 | 演变 |
萌芽于战国 | ①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
建立于秦朝 | ①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巩固于西汉 | ①实行刺史制度②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完善于隋唐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
加强于北宋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新发展于元朝 |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②实行行省制度 |
空前强化于明清 | ①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八股取士 |
衰败于晚清 | ①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 ②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份出现 |
材料二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的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子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体的不同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
“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优。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优。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论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的。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论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的。
2.单选题- (共16题)
4.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希腊的生活》中写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亦是最充实的,最狭隘是指其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之少。”那么,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雅典民主政治“最充实”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
B.法律至上 |
C.轮番而治 |
D.议会选举 |
5.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但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数千群众聚在一起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的行为,宣召伯利克里解释其行为,不仅处死了苏格拉底,更处死了在阿吉纽西海战中打了大胜仗的六个将军。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雅典公民法制意识淡薄 |
B.直接民主会损害自由 |
C.公民执政能力参差不齐 |
D.雅典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 |
6.
任东来和陈伟在《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说:“历史经验证明,宪法的重要性在于民众对它的信任,而民众的信任完全建立在宪法能否约束官府,约束代表民意多数的议会,以及维护民众的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
美国宪法取得民众“信任”的主要方式是( )
美国宪法取得民众“信任”的主要方式是( )
A.分权制衡 | B.人民主权 |
C.联邦制 | D.选举总统和议员 |
7.
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其它邦最多的有6票。从中可以得出
A.普鲁士享有特殊地位 |
B.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
D.德国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 |
8.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
A.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做出的结论 |
B.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C.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 |
D.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 |
9.
(题文)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
B.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
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
10.
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 |
B.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 |
C.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 |
D.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 |
11.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援前线。此次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可能是
A.淮海战役 |
B.辽沈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14.
下表为近代某一思想与传统观念的比照表,据此判断该思想主张最可能是
| 近代某一思想 | 传统观念 |
权力来源 | “天赋人权”说 | 君权神授 |
权利主体 |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 君权至上 |
经济政策 | 经济自由 | 重农抑商 |
人性 | 个性自由、个人自由 | “克己复礼”、“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
A.民主主义 |
B.自由主义 |
C.人文主义 |
D.理性主义 |
15.
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 |
B.武汉国民政府 |
C.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
D.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16.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关于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评价错误的是
A.它否定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 |
B.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规律 |
C.它反对用革命手段夺富人之田为国有 |
D.它能动员广大农民参加民主革命 |
1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日本的政策由遏制转而扶植 |
B.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 |
C.尼克松时期对中国的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
D.世界形势缓和,美国对苏遏制政策开始改变 |
18.
中国所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及伟大抗日卫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中,吹响了盟国向日本法西斯进攻的号角的是
A.《大西洋宪章》 |
B.《联合国家宣言》 |
C.《开罗宣言》 |
D.波茨坦公告 |
19.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
3.选择题- (共2题)
20.查字典后,填表。
要查的字 | 部首 | 除部首外再查几画 | 在词语中的意思 |
沉重 | {#blank#}1{#/blank#} | {#blank#}2{#/blank#} | {#blank#}3{#/blank#} |
抱怨 | {#blank#}4{#/blank#} | {#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
宽容 | {#blank#}7{#/blank#} | {#blank#}8{#/blank#} | {#blank#}9{#/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