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50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有能力为国家服务的人,不因地位卑微而受妨碍。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西方国家选举的发源地在古希腊,再往后,国王选举与教皇选举均留下选举方面的宝贵遗产。近代西方选举制度是伴随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在继承和借鉴古代社会选举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逐步产生的,它被公认诞生于17世纪的英国。
——摘编自《选举制度论》
(2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产生的因素及“它被公认诞生于17世纪的英国”的理由。
材料三1884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Q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被排斥在选举大门之外。1885年1月,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议席法》,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
——摘编自《英国的议会改革》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成果。
2.
史料分析、问题探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贵国皇帝树立友谊,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则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材料三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研读材料一,与英国平等的通商建交请求相比,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从解读材料视角的不同,简析两位教授对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申报》的祝词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2.单选题(共10题)

3.
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A.权力机构相互制约
B.公民内部轮番而治
C.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D.公民权利日渐扩大
4.
“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是程序方面都没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这句话说明罗马法
A.涵盖了现代法制度基本内容
B.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
C.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D.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高度发达的社会
5.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该材料
A.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的特点
B.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
C.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高度关注
D.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
6.
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推行两党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D.实行三权分立
7.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用代议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
B.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
C.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8.
“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影响
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9.
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有制定法律之权
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10.
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B.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
C.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
11.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A.领导辛亥革命
B.领导义和团运动
C.倡导戊戌变法
D.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12.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