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8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1689—1755)
材料二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列举清朝前期的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近代中国复制西方民主的事例。并指出新中国初期“特殊的民主”的主要形式。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社会科学》(1996年09期)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
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明确
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
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
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
和平的海盗式***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
现了新形势。”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2)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共14题)

3.
“在这种制度下,(古代雅典)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一个人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 陪审法庭制度
B. 陶片放逐法
C. 职务津贴制度
D. 轮番而治制
4.
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维护广大平民利益
5.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
A. 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
B. 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
C.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D. 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
6.
美国一政治学家曾说:“如果不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国家的安全就处于危境。如果给了充分的权力,又很可能被滥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特别重视
A.总统行政权的强化
B.两大政党的建设
C.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7.
对于《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款,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希望的是把条款中的“割让”一词换成“赏借”二字。这说明晚清统治者
A.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B.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C.认为丢失香港影响不大
D.用“礼”维护国家主权
8.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A.国共合作
B.秋收起义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9.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
马克思曾指出,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他主要强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是
A.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B.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C.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
11.
1986年9月,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采访时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材料体现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是
A.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B.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C.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D.充分尊重台湾历史的现状
12.
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念到:“你们可以下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A.“一国两制”构想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13.
“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B.“另起炉灶”的方针
C.“一边倒”的方针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4.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材料说明
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
B.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
C.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
D.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
15.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中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争时代。”“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苏联成为世界性强国B.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霸权地位的加强
16.
从1895至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中国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