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古希腊、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罗马法》
材料四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否则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1)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
(2)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罗马法》
材料四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否则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1)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
(2)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是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同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的起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行成丛林。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是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同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的起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行成丛林。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年在位,在位5年半,被后人尊为一代之英主,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
材料一 公元954年,柴荣即位,他关心民间疾苦,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955年正月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955年命人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还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955年开始,他指引先后疏通了胡卢河、汴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955年下诏:“诸道州府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
——摘自《白寿彝讲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玫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世宗经济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周世宗改革的作用。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年在位,在位5年半,被后人尊为一代之英主,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
材料一 公元954年,柴荣即位,他关心民间疾苦,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955年正月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955年命人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还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955年开始,他指引先后疏通了胡卢河、汴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955年下诏:“诸道州府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
——摘自《白寿彝讲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玫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世宗经济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周世宗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 (共21题)
4.
“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是
A.人人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
B.设民众法庭,保障公民的权利 |
C.设陶片放逐法,加强公民对执政者的监督 |
D.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 |
5.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
6.
“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阉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据此材料分析当时雅典的
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 |
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 |
C.雅典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民主政治 |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7.
“虽然(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但由于它又是立法机构,所以它可以变更法律,让法律为其服务。”这说明古代雅典
A.确立了以法治国理念 |
B.实际上是“人治”政治 |
C.公民大会缺乏行政权 |
D.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
8.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
B.维系帝国统治,《十二铜表法》颁布 |
C.阶级矛盾缓和,法律体系完备 |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
9.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的秩序。”对此话的最佳理解是
A.罗马人有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
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于希腊人 | 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的权威 |
10.
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唐初,唐太宗幸灵口(今陕西临潼县境),见“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这一现象
A.反映了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观事实 |
B.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的放任 |
C.奠定租庸调制推行的良好基础 |
D.促进了政府垦荒政策的实施 |
11.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12.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给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13.
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 |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14.
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
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 | B.维护专权统治权威 |
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 | 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 |
15.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
B.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 |
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 |
16.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 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 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A. 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 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 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17.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
18.
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
19.
《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20.
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均输法
A.保护了小农经济 |
B.打击了豪商大贾 |
C.增加了政府收入 |
D.稳定了市场秩序 |
21.
清代海关货物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总计白银3278.463两。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 |
22.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
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D.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
24.
西施和钟无艳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广为传颂。她们一个倾国倾城,一个奇丑无比。西施帮助勾践复国成功;钟无艳助齐宣王勤政强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妇女社会地位高 | B.反映当时中国对才德的推崇 |
C.“红颜祸水”的观念由来已久 | D.历史传说缺乏依据不足为信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