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末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63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下院议会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阁责任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

2.单选题(共16题)

2.
为鼓励人们观剧,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符合现代声学和光学原理,所以场地虽大,但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演员的表演。鼓励观剧的根本目的是
A.让公民接受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
B.让公民接受声学和光学科技教育
C.扩大雅典文化艺术在世界的影响
D.鼓励欣赏公共文化,培养公民意识
3.
2017年5月3日英国首相特普莎·梅获女王同意正式解散议会。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君主掌握一定的权力
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女王有制约首相权力
4.
某教科书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美国建国时期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长河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创新之处首推
A.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B.全体官员由选举产生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白人享有全部选举权
5.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
6.
近代有识之土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永久居住及租地权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7.
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清朝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认识到,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加速了清政府统治的瓦解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
8.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皆矣。”该战之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
10.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 “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政府决心推进第二次国共合作
C.国家政策决定停止内战
D.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11.
“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 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3.
联合国大厦有有一幅彩色大型壁面,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4.
有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C.美国调整了对华关系
D.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15.
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主动同新中国建交;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退出该条约。这些表明,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A.意识形态
B.平等人权
C.社会制度
D.国家利益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
从1947年开始,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就当时来看,这些协定主要是为了
A.对抗马歇尔计划
B.构建社会主义阵营
C.传播苏联的经验
D.促进东欧国家发展

3.选择题(共1题)

18.

能与3:8 组成比例的比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