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法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2.
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2)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为什么?
(3)材料二中,马克思在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哪几种进步运动?
(4)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在1858年后的20年内作过哪些积极的努力?
材料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殖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已经完成。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在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否不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内被粉碎呢?——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错误的”“想法”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2)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为什么?
(3)材料二中,马克思在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哪几种进步运动?
(4)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在1858年后的20年内作过哪些积极的努力?
2.单选题- (共11题)
3.
阅读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根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
①民主范围狭隘
②参政方式原始
③表决方式简单
④国家权力滥用
雅典人 口总数 | 雅典公 民总数 | 陪审员、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表决 形式 | 程序 | 罪名 | ||
陪审员 | 审判人员 | 产生方式 | |||||
约40万 | 约4.2万 | 6000 | 501 | 抽签 | 举手 | 一审制 | 渎神和蛊惑青年 |
根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
①民主范围狭隘
②参政方式原始
③表决方式简单
④国家权力滥用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5.
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回忆说“义和团爱国者起初的行动表明……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而目前引起注意的这段插曲就是今天对于将来的暗示。”赫德得出上述结论,是基于义和团运动。
A.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
C.是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
D.雪洗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
6.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义和团揭帖说明了。
①义和团盲目排外
②义和团具有迷信色彩
③义和团扶清灭洋
④义和团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①义和团盲目排外
②义和团具有迷信色彩
③义和团扶清灭洋
④义和团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7.
有学者指出“纵横历史,***是目前最伟大的人。他最有智慧,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所找到的中国革命成功道路是。
A.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 |
B.以农村包围城市 |
C.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指导 |
D.进行国民大革命 |
8.
美国资深外交官陶涵教授在接受凤凰历史记者采访时说:他(蒋介石)当时实际上是孤军奋战,对抗一百万日军,有时还要面对1000架战机。……八年间,他保持了2/3的中国人口和3/4的领土免于遭遇侵略者。此间改变了中日双方战略态势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台儿庄大捷 |
D.武汉战役 |
9.
中华民国26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这种规定颁布后。
A.中共妥协,联蒋抗日 |
B.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 |
C.中共反对,反蒋抗日 |
D.国共互相猜忌,日本获得渔人之利 |
10.
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立场 |
C.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 |
D.进行武装起义的决定 |
11.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
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
C.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
D.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
12.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
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
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
D.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
13.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之际在给清政府的《遗折》中说:“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西方议会制度)以行其用,中外臣工同心图治,勿以游移而误事,勿以浮议而隳功,尽穷变通久之宜,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这表明张树声。
A.认为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 |
B.本质仍然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C.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 |
D.彻底放弃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