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50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并赋予他们以在政府中较之在任何其他组织形式下一般具有的更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所能组织的这种好品质越多,组织形式越好,政府也就越好。
——摘编自(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三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引起国民强烈反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美国代议制的相关知识,列举美国实践该观点的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有权不可任性”而作出的努力。综上所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追求民主法治的共同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并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现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实践活动是哪一次历史事件?列举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4)依据材料四、五,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单选题(共11题)

3.
抗战胜利的前夕,黄炎培和***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黄:“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下列符合“新路”的内容的是
①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④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反冤假错案成为中国司法领域一个时常被提起的话题,各种冤假错案相继得到平反,一位位含冤受屈者走出了监牢。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线指引。”以下能体现依法治国的成就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方针
②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略
④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中国眼前一时不能统一,只是暂时现象,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长江、黄河的流水一样,流到最后一定是向东的,无论是怎么样都阻止不住的”。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B.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付诸实践
D.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坚定
7.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惑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
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8.
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材料中的“它” ()
A. 见证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B.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C. 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   D. 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
9.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如此定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①宪法沦为一纸空文 ②革命委员会成立 ③人民基本权利无法保障 ④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一观点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11.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12.
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13.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上是一篇论文的一段,但并不严谨。文中错误共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