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4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民族的团结、祖国完全统一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莅临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则大气地说:“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都是中山先生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电影巨制《建国大业》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上海表示:“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分别赋予中山装什么特殊的含义?并分析***说“同宗同源,存续相依”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今天具有的重大价值。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所指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并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次对话对台湾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具有鲜明的半殖民地特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宣告结束,中国被迫走上了屈辱艰难的对外开放之路。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上千个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主权,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基本上都是靠乞怜和讨好外国列强来维持自己统治的。另一方面,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具有近代化的色彩。19世纪末,清政府开始“自开商埠”,北洋政府时期进一步拓展,只不过,与通商口岸一样,这些商埠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一带。随着对外联系的加强,政府还鼓励华商参加国际博览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国民政府还发起了“改定新约运动”和收回利权的斗争,逐步收回了部分主权,并于1947年成为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之一。

——据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种种考验,虽然道路并不十分平坦,但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上积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并且主张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同时通过对外援助实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据陈思思《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对外开放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特点。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开放与近代开放的不同点,并指出导致不同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共17题)

3.
亚里士多德指出:“依照常例,公民就是父母双方都是公民所生的儿子,单是父亲或母亲为公民,则其子不得为公民”。另外,雅典宗教活动中妇女经常参加并拥有特殊地位,而且常常担任祭司和预言者的身份。这说明雅典妇女
A.与男性公民一样都拥有公民权
B.无政治权但部分人有公民身份
C.通过宗教活动提高了政治地位
D.是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主体
4.
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都曾缔造过辉煌的文明,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三者在政治体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形态
B.自然地理
C.社会文化
D.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5.
***曾指出:“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见,***主张
A.开展国共合作
B.重视城市罢工斗争
C.坚持合法斗争
D.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6.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近代史历程”时制作出了以下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7.
有誓词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卢沟桥抗战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8.
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
A.义和团运动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D.卢沟桥事变
9.
2014年重庆学者在荷兰发现签订于民国34年5月的《中荷关于放弃荷兰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原件。该条约签订时,中国正处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铁骑肆虐,走向统一抗战成挽救民族危机的必由之路。全面抗战爆发后,领导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中央政府是
A.瑞金苏维埃政权
B.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C.陕甘宁边区抗日政府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下图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
12.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为“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 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B.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C.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 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13.
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
A.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司法权
C.城乡平等是民族区域自治重要内容
D.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
14.
邓小平曾说:“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该言论主要强调
A.香港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一国两制”理论遭到了质疑
C.“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D.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大陆
15.
如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与不断扩大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外交政策消除了意识形态影响
16.
2015年4月10日,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发表讲话说,亚非各国领导人将于4月24日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A.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两大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7.
有学者认为,和平意识、平等意识、宽容意识和全球意识是现代外交的重要理念,是走出“冷战”时期外交困境的重要价值选择。下列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最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了朝鲜问题
C.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
D.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18.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19.
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生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下列说法,哪一项最类似于完成孙中山民权主义(主权在民)的任务
A.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
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建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