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武昌首义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出来的是把两个近百年传统,一个是革命的传统,一个是改良的传统,通过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把它推进,在《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这两个宪法性文件当中完成了中华民国的构建。这就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个所谓现代中国构建的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当然我不是说这个阶段就是完全美好的阶段,就是这个共和国构建了优良的国体了,但是我们刚开始相比法国的大革命,英国的革命来说,中国的辛亥革命前前后后这一段时间,综合变革,多种力量的平衡、妥协、斗争所形成的中华民国的构建,某种意义上并不逊色,所以我才把它视作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摘编自高全喜《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1)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其中,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据此,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把辛亥革命视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
材料一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武昌首义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出来的是把两个近百年传统,一个是革命的传统,一个是改良的传统,通过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把它推进,在《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这两个宪法性文件当中完成了中华民国的构建。这就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个所谓现代中国构建的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当然我不是说这个阶段就是完全美好的阶段,就是这个共和国构建了优良的国体了,但是我们刚开始相比法国的大革命,英国的革命来说,中国的辛亥革命前前后后这一段时间,综合变革,多种力量的平衡、妥协、斗争所形成的中华民国的构建,某种意义上并不逊色,所以我才把它视作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摘编自高全喜《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1)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其中,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据此,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把辛亥革命视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
2.单选题- (共17题)
2.
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这样的社会里,五花八门,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柏拉图意在表明
A.雅典民主追求人人平等 |
B.雅典民主存在明显缺陷 |
C.雅典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
D.雅典民主导致了社会动荡 |
3.
“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阉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据此材料分析当时雅典的
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 |
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 |
C.雅典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民主政治 |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4.
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结婚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有家长的允诺及结婚证书。材料表明
A.罗马法实现了严密性和公平正义性 |
B.罗马法实现了平民与贵族权力的制衡 |
C.罗马法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
D.罗马法仍然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
5.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实质上反映了宪法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 |
B.共和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
C.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与妥协产物 |
D.民主共和才是符合时代的潮流 |
6.
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
A.十九世纪议会内阁的专横 |
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
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 |
7.
2016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痛陈美国枪支暴力犯罪顽疾并宣布一系列控枪新举措,以期绕过国会、用行政手段遏制频发的枪支暴力事件。但持枪权在美国向来被视为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了多方的不满情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 |
B.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强制推行其控枪令 |
C.如果奥巴马强行推行其控枪令,参议院可以对其进行弹劾 |
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 |
8.
1783~1784年,威廉.小皮特内阁因经济政策遭到下院多数党攻击要求小皮特内阁辞职,小皮特内阁抛弃传统的做法,不仅没有辞职,反而下令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下院。重新选出后的下院多数党支持小皮特内阁,从此形成了内阁也可以解散下院并进行重新选举的制度。这反映了
A.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 |
B.内阁权力的无所制衡 |
C.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
D.削弱议会倒阁的权力 |
9.
《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帝国元首(皇帝)有如下规定:“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之一”;“帝国元首任期终身”;“帝国元首不得兼任政府官吏,亦不得担任帝国国会议员”;“帝国元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有薪职务、经营商业、执行业务、亦不得担任任何盈利事业之董监事”。由此判断,《德意志帝国宪法》()
A. 规定了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B. 规定了帝国元首的虚君地位
C. 对元首权力的限制有名无实 D. 赋予帝国元首以广泛的权力
A. 规定了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B. 规定了帝国元首的虚君地位
C. 对元首权力的限制有名无实 D. 赋予帝国元首以广泛的权力
10.
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应是共产党,而应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
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
11.
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 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 |
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 | 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 |
12.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不久,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段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真正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
B.太平天国的既定政策发生了变化 |
C.《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阶级矛盾激化 |
D.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 |
13.
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嗣查表。据此可推知
| 年龄(岁) | 身高(cm) | 体重(kg) | 胸围(cm) | 呼吸伸缩差(cm) | 肺气容量(mL) | 握力(kg) |
日兵 | 21.4 | 165.1 | 60.88 | 84.95 | 10.36 | 3631 | 41 |
清兵 | 29.8 | 166.65 | 54.75 | 19.5 | 10.24 | 3129 | 31 |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
14.
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战争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中国的腐朽落后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 |
C.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
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
15.
***说:“中国社会是—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国事是国家的公亊,不是—党—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据此,中共在根据地
A.建立革命统—战线 |
B.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
C.实行务实土地政策 |
D.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
16.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
17.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A. 邀请***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