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实验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442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7

1.简答题(共3题)

1.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请回答: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秦律》的特点?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制定《秦律》和《民法大全》的共同目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美法两国的历史文献: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美法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类型?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在实行代议制时贯彻了怎样的原则?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指出:“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缺少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材料二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有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知识卡片
大事件
 

辛亥革命
国民大革命
主要领导人
洪秀全
孙中山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事件的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人民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要历史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
(2)材料二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结合民主革命的主题,根据所给信息,完成该表。
(3)材料二中历史事件给历史留下了什么教训?

2.单选题(共16题)

4.
希拉里访问希腊时曾笑称:“希腊应对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收取版税”,希拉里这样说主要是雅典政治开创了
①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②司法独立的原则
③普遍选举的原则
④“主权在民”的原则
⑤集体领导的原则
⑥“分权制衡”的原则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5.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民法大全》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两则材料都体现了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奴隶制度
C.强调契约至上
D.重视呈现证据
6.
下图为法国政体演变过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妥协是法国政治文明的特点
B.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封建王朝
C.君主派和共和派长期反复较量
D.通过渐进的制度改革走向共和
7.
阅读下列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标志性事件
政体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
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87年宪法通过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871年宪法通过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年宪法通过
民主共和制
 
A.美法两国政体优于英德两国
B.英德两国经济发展落后于美法两国
C.四国均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宪法
D.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代议制
8.
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 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 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 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 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9.
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这里的银元指的是产自墨西哥的西班牙银元,西班牙银元曾长期作为国际通用货币流通。在之后的历次赔款中银元改为银两,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英镑取代银元的地位
B.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
C.清政府银元储备减少
D.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
10.
下图是19世纪40至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扶植代理人
B.清政府逐渐强化中央集权
C.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
D.科举考试增加汉人录取率
11.
“他们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于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马克思评价的是
A. 巴黎公社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反洋教斗争
12.
1927年,***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13.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西安事变是曰本间谍所为
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4.
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时的南北和谈
B.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
C.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解放战争中的北平和谈
15.
马克思用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确切作用。但他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和写作上。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
A.推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领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指导建立第一国际
16.
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一举措
A.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B.使临时政府赢得了农民的支持
C.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D.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1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主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与上述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渐趋解体
B.近代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C.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
D.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进一步强化
18.
“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B.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9.
1924年1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其阐述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