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民主的发展特点,并加以说明。
材料一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名称 | 内容摘录 | 通过时间 |
第一条修正案 |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 1791年12月 |
第十五条修正案 |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 1870年2月 |
第十九条修正案 |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 1920年8月 |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利夺或限制。 | 1971年7月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民主的发展特点,并加以说明。
2.单选题- (共19题)
2.
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一规定
A.限制了雅典人的生活自由 | B.宣扬了平等意识 |
C.致力于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 D.强调法治的理念 |
3.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由此可见,罗马法
A. 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
B. 维护了西方的代议制度
C. 确立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D. 适应了小国寡民的需要
A. 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
B. 维护了西方的代议制度
C. 确立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D. 适应了小国寡民的需要
4.
1945年法国光复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宪法制定时,并未纠缠于共和制等基本问题,而是对共和国总统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制。材料意在说明
A.法国民众普遍接受共和思想 |
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 |
C.代议制民主下不会出现专权 |
D.法国共和制宪法在不断修改 |
5.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 B.总统需要对联邦法院负责 |
C.地方权力高于中央 | D.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 |
6.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的“革命”是指
A. 君主制在英国结束
B. 英王丧失行政大权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 君主制在英国结束
B. 英王丧失行政大权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7.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A.准许设厂 |
B.割占香港 |
C.驻兵使馆 |
D.协定关税 |
8.
1859年洪仁玕总理太平天国政事,他主张,迅速兴办近代交通运输业,提倡机器生产,鼓励创造发明,实行专利制度,保护开矿,开厂,办银行,积极采取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和奖励私人资本。这表明( )
A.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
C.农民财富归公的圣库制 | D.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
9.
《马关条的》签订之后,举国激愤。梁启超曾激愤而言:“敌无日不可以来,国无用不可以亡,数年之后,乡井不知谁氏之藩,眷属不知谁氏之奴,血肉不知谁氏之俎,魂魄不知谁氏之鬼。”这反映出
A.晚清政府坚持传统“夷夏”观念 | 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 D.西方的“民族”思想开始引入中国 |
10.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中共三大 | B.八七会议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11.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A.国共合作 |
B.秋收起义 |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12.
董保存《走进怀仁堂》中记叙了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新四军编制后,遂即拨发71000元及五架无线电报机,一下就解决了南方游击队的燃眉之急。这一事例说明
A. 国共两党始终团结抗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建立
C. 中日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D. 国共双方合作抗日一致对外
A. 国共两党始终团结抗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建立
C. 中日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D. 国共双方合作抗日一致对外
13.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材料中的“这部著作“指的是
A.《土地法令》 |
B.《共产党宣言》 |
C.《四月提纲》 |
D.《和平法令》 |
14.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讲到:“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
A.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
15.
下图是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将封面分割为四个区域,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该图反映了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B.中国开始迈入国际舞台 |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6.
建国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指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这段话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C.“求同存异” |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17.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 | 关系 |
50-60年代 |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
60~70年代 |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
70~80年代 |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
80-90年代 |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
A.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
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
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
D.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
18.
1964 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消息震动了西方,也震动了世界,媒界称之为“外交核爆炸”,堪称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精彩之笔。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
19.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一现象是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B.两极格局的瓦解 |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D.欧共体的成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