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3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陪审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雅典著名的政治家梭伦实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设立了被称为“赫里埃”的公民陪审法院。陪审法官从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中选举产生(一般人数为500名左右),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参加案件的审判。每次参加审判的陪审法官人数大概是法院陪审法官总数的1/10,审判结果由陪审法官投票表决,投票方法是往票箱内投放石子。
——摘编自《浅祈中西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目前,美国有两种人数不同的陪审团,分别是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由23人组成,小陪审由12人组成,每位陪审员任期最长不超过18个月。美国法律规定,选出的陪审团必须在受理地区的范围内具有相当合理的代表性,即在种族、年龄、性别等方面较为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的人口状况;这样就更能保证陪审团不会在某些问题上有严重的意见倾向……原被告双方的律师都有相等的将其认为应该回避的人从陪审员名单中除名的机会。
——整理自《试论美国的陪审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陪审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雅典陪审制度相比美国陪审制度的不同,并分析美国陪审制度所体现的价值理念。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监察官在行使监察权力时,一般说来不仅不受同级乃至上级行政长官的干预,也可以不受上一级监察长官的左右。隋唐时期,其独立性更加明显,一般御史在执行监察任务时,不仅不受任何官员的约束,甚至连御史台长官也无权过问,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且可以闻风奏事。清代还规定“御史言事,不先自台长”。
——摘编自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古罗马监察官制度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22年一共持续了421年。一般认为监察官制度在苏拉独裁期间被废除,因为在这近十年间没有作过人口普查。尽管后来在庞培和克拉苏任执政官期间,监察官制度又被恢复了,但其权力受到保民官克劳狄制定的一项法律的限制。该法律规定,监察官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才能把某位元老驱逐出元老院,同时两位监察官必须就此处罚达成一致意见。庞培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期间废除了该法律,但监察官的权力和影响再也无法恢复。随后的内战期间没有再选举监察官,公元前22年以后,罗马不再设监察官。
——摘编自李阳华《古罗马监察官制度及其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古代罗马监察官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民主的发展特点,并加以说明。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状态,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当时的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是一种凝固的“两极格局”,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但在***的视域下,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美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这四类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成不同的力量集团,从而构成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图景。

——李敏伦《***视域下的二战后世界格局转换及其外交应对》

材料二  1957年,苏联发射了多极洲际弹道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59年,火箭到达月球;次年,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这种形势下,前苏联领导人的思想和对外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强烈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从此,苏美对抗由革命与反革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与战争的较量,演变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苏联于1968年武装占领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挑起苏中边界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占领中国领土珍宝岛,继而又支持古巴入侵安哥拉,指使越南入侵柬埔寨,促使印度肢解巴基斯坦。

——摘编自周启先《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及中国的外交政策之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对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世界格局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格局发生变动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苏关系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共18题)

5.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雅典所有人都可参与政治生活
B. 雅典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
C.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D. 消除了公民内部等级差异
6.
在古代雅典:
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③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
④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法律至上B.主权在民C.公民意识D.权力制约
7.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B.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
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D.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8.
《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原因是
A.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颁布
B.法典赋予平民一定利益
C.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
D.法典给予家长绝对权力
9.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
A.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
B.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
C.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10.
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用公民投票把自己推上了总统宝座。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次年他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在保证恢复全体人民的选举权的旗号下建立了第二帝国,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民主化进程充满曲折性
B.民众的素质普遍不高
C.公民投票权得到了扩大
D.议会政治已形同虚
11.
两百多年以来,美国1787年宪法历经风雨,如两次世界大战、各种经济危机、种族矛盾以及地域发展问题,但是美国却总是能够从宪法中找寻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攻坚克难。这主要说明美国宪法
A.属于典型的柔性宪法
B.具有前瞻性和持久性
C.已成为宪法中的圣经
D.内容全面且操作性强
12.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约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和外交大权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13.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14.
钱穆先生曾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
15.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6.
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
A.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B.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
C.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
D.清政府的军力远胜于日军
17.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失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革命任务不明确
B.指导思想不科学
C.革命目标不清晰
D.具有空想性
18.
抗战初期,在武汉会战中,日军主力第十师团步兵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记载:“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曾有一度陷入焦虑时期……中央部也无增援的余力。至10月11日才勉强由华北方面军派骑兵第4旅团前往增援”。这表明
A.中共军队抗战意志顽强
B.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有限
D.正面战场的抵抗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
19.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下一步主要是追剿国民党的残余部队
B.中共当时已取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
C.旨在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
D.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
20.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
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1.
1962年《人民日报》社论批判赫鲁晓夫在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冒险主义”和“投降主义”即“在战略上不敢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轻率、鲁莽,那就既会在战略上犯投降主义的错误,又会在战术上犯冒险主义的错误”。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态度是
A.批判苏联在冷战中的不作为
B.反对苏联核冒险中的错误行为
C.赞扬美苏妥协维护世界和平
D.发出对抗苏联示好美国的信号
22.
祈盼“五谷丰收”“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 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 D. 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