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上学期高一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3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典(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及其宣扬的民主理念。
(3)请用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否定材料三中“历史的终结”论。(举出政治制度的名称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演变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初的国歌歌词:“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二“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1913-1919》
材料三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1938年10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十五个月经验”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所讲的“最后胜利”有何深远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揭示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
(1) 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6分)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4分)

2.单选题(共15题)

4.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5.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6.
(题文)《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D.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7.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实现由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的转折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家普遍接受    D. 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B.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9.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
B.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
D.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10.
据史料记载,侵略军所到之处,“各街巷大小铺户,货物抢劫一空”。日本兵从户部抢走三百万辆白银。钦天监的古铜仪器,天文台的天球被德、法两国瓜分。明代《永乐大典》被抢去三百零七册……此次浩劫使我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珍奇,扫地遂尽。”材料中的“此次”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1.
《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
A.严厉惩治日本B.参与瓜分中国
C.稳定中国秩序D.策动联军侵华
12.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政府、政府、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文中空白处应填写。
A.清北洋军阀南京国民
B.清南京临时国民党
C.清南京临时南京国民
D.北洋汪伪围民党
13.
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申明:“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A.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
B.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C.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D.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14.
1917年的俄国,“饥饿、物价飞涨和投机倒把将人民群众逼到了灾难深渊,也挖掉了临时政府的最后一点根基,它在人民中的信誉已经彻底丧失了”,随后,俄国
A.爆发了二月革命
B.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C.爆发了十月革命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5.
下面是《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治面貌状况》表,它表明新中国政权
姓名
***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
主同盟
中国
共产党
 
A.保证了各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
B.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
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16.
经历了与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关系的波折,中国越来越认识到,“如果遵循它,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如果违背它,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能尖锐对抗甚至发生冲突。国与国之问关系好坏,关键在于双方是否严格遵守它。”“它”指的应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一边倒”外交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17.
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是
A.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
C.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
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
18.
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
A.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
B.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
C.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D.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