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34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材料二  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由集体领导,至少有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构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2)材料二中“集体领导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简述其主要作用。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政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的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一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一一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反侵略和求民主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潮流:
材料一:
“1840年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步入存亡危机之秋。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的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探寻着中国政治改革之路。”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列举1840年—1901年间列强发动的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的重要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做出哪些贡献?

2.单选题(共16题)

3.
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哪一个国家的法。”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A.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C.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4.
从1692年起,英国下院多次提出《任职法案》,力图将那些由国王任命并接受俸禄的官员排挤出下院,但结果几乎都是被听命于国王的上院所否决。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上院在议会有决定作用
B.国王完全控制了议会
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5.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A.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B.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C.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D.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
6.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这一设计(  )
A.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B.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C.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D.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
7.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8.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自主权
D.司法主权
9.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农民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因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天京变乱
B.推行《资政新篇》
C.盲目排外
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
10.
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丙同学:二者的经济主张是一致的
D.丁同学: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11.
吴玉章沉痛地回忆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他所回忆的事件指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12.
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可见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13.
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B.割地C.开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
14.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出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体现《共产党宣言》
A.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B.肯定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C.宣告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原则
16.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概括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7.
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18.
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羁靡”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
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