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3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于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以上材料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诞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和两国元首所处地位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元首在产生方式及其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方面的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单选题(共15题)

2.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提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全体人民”是指雅典的
A.公民
B.居民
C.成年人
D.成年男子
3.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平民的胜利,其依据主要在于,该法
A.清除了习惯法的痕迹
B.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化解了贸易及财产纠纷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4.
有学者将英国的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二是“效率的部分”,是对上述权威的现代运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英国政治制度
A.具有悠久的民主法治传统
B.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C.兼顾了民主的效率和公平
D.开创了新的威权政治模式
5.
有人说,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总统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对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选谁都差不多。他这样说的重要依据是
A.两党的政见完全一致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选举程序具有欺骗性
D.公民民主自由意识淡薄
6.
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以下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B.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
C.义和团运动未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D.徐州会战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7.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西方***衙门拒绝公使进驻北京
8.
历史学习要注意对主干知识结构的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B.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C.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
D.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9.
“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清末小商贩说的这种情景是因为签订了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10.
蒋介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余以为吾人革命所争者,不在个人之意气与私见,而为三民主义之实现。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这表明
A.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得以消除
B.蒋介石坚持了民族立场
C.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D.蒋介石始终坚守三民主义
11.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
A.九一八事变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七七事变
12.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13.
有学者认为;“可以将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这里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是指
A.反殖反霸的团结协作精神
B.互利合作的经济贸易关系
C.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D.高度互信的军事同盟关系
14.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他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
15.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材料该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建设为中心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16.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B.发展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C.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D.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