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430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单选题(共33题)

1.
以下可能是雅典公民的是
A.妇女B.男性居民C.奴隶D.外邦人
2.
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A. 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 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3.
德国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其历史根源是
A.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B.德国的殖民地面积过小
C.德国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D.德意志民族骁勇善战
4.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得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
A.颁布《航海条例》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
D.组建垄断性贸易公司
5.
近代欧美议会制度建立的最早的标志是
A.《大宪章》的签署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1787年宪法的制定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6.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
A.洪秀全B.洪仁玕C.孙中山D.蒋介石
7.
有学者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民族反思。这次“反思”,先进人士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8.
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C.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9.
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突出表现在
A.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利益的政策
C.规定政府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1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
C.民主监督
D.民主集中制
12.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外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13.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中国和美国关系改善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14.
在一次国际会议的开幕式上,印尼总统苏加诺发表了题为“让新亚洲新非洲诞生吧!”的著名演讲,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成立大会
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15.
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德意与法国激烈争夺欧共体领导权
17.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不构成多极之一的是
A.俄罗斯B.欧盟C.发展中国家D.中国
18.
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是
A.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B.新兴独立国家的诞生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0.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这一局面出现于
A.中唐以后B.南宋时期C.元代D.明朝时期
21.
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的经济思想有
A.重利轻义B.工商皆本C.重农抑商D.实业救国
22.
明清时期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是
A.自耕农经营B.田庄式经营C.租佃式经营D.雇工式经营
23.
使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
24.
机器化生产、工业污染最早出现于
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
25.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B.电C.水力D.煤炭
26.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7.
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万吨)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28.
1881年,在广东南海县,1000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了
A.近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B.外国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
C.机器生产冲击手工业者的生计D.地方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29.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的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30.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31.
1960年底,***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3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A.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B.以公有制为主体
C.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环节D.商品价格未完全放开

2.选择题(共1题)

34.

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则该不等式组是()

3.多选题(共5题)

35.
1896—1901年,义和拳(义和团前身)、义和团和义和团残部的口号分别是“反清复明”、“扶清灭洋”和“扫清灭洋”,这表明
A.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B.农民阶级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D.旧式的农民战争逐渐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36.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们”指的是
A.苏联B.日本C.西欧D.韩国
37.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有
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新科技
B.有利于亚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C.使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
38.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
A.主要发生在加工业领域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有利于确立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39.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前期的两次短暂发展,充分说明了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已逐渐深入人心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