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人口变化趋势。并筒要分析图中第一次人口高峰(两汉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工业革命对欧洲产生的另一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人口爆炸的原因首先是经济上的,其次是医学上的。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因而欧洲的人口也就从1750年的1400万迅速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起世界其他地区要高得多,以至于它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对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欧洲和中国古代第四次高峰时期(明中叶后)人口快速增长原因的主要异同。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人口变化趋势。并筒要分析图中第一次人口高峰(两汉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工业革命对欧洲产生的另一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人口爆炸的原因首先是经济上的,其次是医学上的。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因而欧洲的人口也就从1750年的1400万迅速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起世界其他地区要高得多,以至于它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对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欧洲和中国古代第四次高峰时期(明中叶后)人口快速增长原因的主要异同。
2.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担任校长一职之后,蔡元培便警告他们,大学是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升官发财的快捷方式。他根据三项原则管理:
(1)大学应该是研究机构——不独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
(2)大学教育不是旧时科举考试的替代品;
(3)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蔡元培的指导下,北大成为令人振奋的高等教育机构,教师中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教授——自由主义的、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反动的。北大以数量众多的著作与思想生活而闻名,国内许多重要和前程远大的学者纷纷加入教师队伍中。
材料二
胡适是科学思维、实用主义和白话文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因为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胡适创见的主要来源是不可知论和实用主义,这也是他评价传统伦理和理念的主要方法……在胡适眼中,儒家与近代世界中的现实毫不相干。他的追随者则疾呼『打倒孔家店』。……如果说胡适反对儒家,那么他所提倡的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科学和民主。从实用主义出发,他提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实验和解决。逐步地改造社会。『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因为两个『先生』都来自西方,因此他提倡完全西化,『到西方去』是他的要旨。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胡适的文化思想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筒述蔡元培和胡适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革命的具体贡献
材料一
担任校长一职之后,蔡元培便警告他们,大学是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升官发财的快捷方式。他根据三项原则管理:
(1)大学应该是研究机构——不独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
(2)大学教育不是旧时科举考试的替代品;
(3)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蔡元培的指导下,北大成为令人振奋的高等教育机构,教师中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教授——自由主义的、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反动的。北大以数量众多的著作与思想生活而闻名,国内许多重要和前程远大的学者纷纷加入教师队伍中。
材料二
胡适是科学思维、实用主义和白话文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因为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胡适创见的主要来源是不可知论和实用主义,这也是他评价传统伦理和理念的主要方法……在胡适眼中,儒家与近代世界中的现实毫不相干。他的追随者则疾呼『打倒孔家店』。……如果说胡适反对儒家,那么他所提倡的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科学和民主。从实用主义出发,他提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实验和解决。逐步地改造社会。『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因为两个『先生』都来自西方,因此他提倡完全西化,『到西方去』是他的要旨。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胡适的文化思想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筒述蔡元培和胡适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革命的具体贡献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受布伦奇理的启发,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大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概念。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胡适对于梁启超及其倡导宣传的民族主义评价很高:“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啄所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黄兴),岂能成功如此之速”。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
梁启超受布伦奇理的启发,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大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概念。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胡适对于梁启超及其倡导宣传的民族主义评价很高:“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啄所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黄兴),岂能成功如此之速”。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8题)
4.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保障所有居民的参政权 |
B.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
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
D.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
5.
《大国崛起》中写到:“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这集中体现在责任政府制度即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上。英国是最早确立内阁制的国家,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就起源于英国。”这说明
A.英国人在世界上第一个打破了专制王权 |
B.英国是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基础 |
D.英国的内阁只对选民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
6.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A.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B.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
C.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
7.
2018年6月,将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 |
B.它主要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为宗旨 |
C.它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 |
D.它实施单边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
8.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此说法说明当时
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
B.已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
C.欧盟势力迅速提高 |
D.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
9.
左图、右图分别为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从西汉到明朝其分布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由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南方、运河和沿海地区发展的趋势。其向江南地区集中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时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
B.明朝时完成对大运河的全面改造 |
C.明朝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 |
D.明朝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10.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阐述:“宗教改革革新的实质是信徒在信仰事务中获得空前的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也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阐述理解错误的是
A.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
B.它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改革 |
C.它带有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 |
D.它是反对所有封建诸侯的改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