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29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分权限权思想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凡雅典公民都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城邦的公职者,如执政官、议员、陪审员等,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但公职不是终身制,而是年年选举更替,因而公民都有轮流担任公职的机会。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如其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
——摘编自蒋云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该时期建立的共和国对中国政治有何影响?
2.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家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作了怎样的描述?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内部因素。
3.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4.
以下对历史概念解读正确的有
①冷战:指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的对抗形式
②两大阵营:指以美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③两极格局: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峙和对抗
④多极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定型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单选题(共22题)

5.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  )
A.减少诉讼案件B.维护贵族利益
C.注重法律程序D.强调证据作用
6.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清政府按照国际法中关于领海的规定,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国力增强反封建反侵略
B.完全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7.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总统权力甚小
D.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8.
201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98:2和419:3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法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据此可知,美国
A.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议案
B.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C.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
D.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致
9.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中国学者蒋廷黼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
A.工业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B.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C.满清专制日益腐朽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延伸
11.
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布后,李秀成等重要领导人对该书“不屑于看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A.天国将领文化素质较低
B.天国内部争权夺利激烈
C.战争环境使该书无法推广
D.《资政新篇》不符合农民需求
12.
1901年,《辛丑条约》赔款规定:清政府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1902-1938年这37年间,中国清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支付的赔款数额共5.76多亿两,约占应付总数的58%。中国政府能坚持赔款主要是因为
A.中国近代政府讲信用
B.中国近代政府为了获得列强认可为合法政府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D.《辛丑条约》遵循了公正的国际法原则
13.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此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①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②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小农狭隘意识”
③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④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4.
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慈禧曾对怀来知县吴永哭诉道:“连日历行数百里,不得饮食,既冷且饿。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而坐,仰望达旦。”这段史事应出现在 (  )
A.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
C.戊戌变法康梁得势时
D.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
15.
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
16.
美国74岁作家索尔兹伯里曾戴心脏起搏器走长征路,写下《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书中赞颂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长征
A.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 保存了中国革命的骨干
D. 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17.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政府决心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国家政策重心由“安内”转到“攘外”
D.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18.
1937年,中国共产党把设在西安的“红军联络处”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办事处”,不久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上述变化有利于
A.协调国共合作抗战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C.促成国共合作实现
D.积聚城市革命力量暴动
19.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20.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
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21.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22.
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说明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82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23.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 参加日内瓦会议
24.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D.“一边倒”
25.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 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6.
“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
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
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
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
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