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24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唐朝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图2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相同点?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的民主政治与图2有什么渊源关系?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
(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14题)

3.
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
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
D.英国的法院
4.
一位美国法学家不得不承认:“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的体系之下。”这表明罗马法
A.形式稳定
B.内容庞杂
C.逻辑简单
D.影响广泛
5.
《新全球史》写道:“罗马人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共和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法制的进步,它的颁布意味着
A. 主要司法程序有法可依
B. 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C. 公民可以解释法律条文
D. 罗马法已适用于帝国全境
6.
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
A.共和制度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B.君主派不愿与共和派达成妥协
C.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君主政体
D.君主派恐惧工人农民联合革命
7.
2013年10月,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间未能解决2014年度政府财政预算分歧,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造成该次联邦政府“关门”风波的体制层面的原因是
A.两党制导致效率低下
B.内阁制度招致政见冲突
C.联邦制引发各州抗衡
D.三权制衡致使矛盾放大
8.
1831年,英国国会上院否决了首相格雷提出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改革法案》。在各种压力下,英王支持格雷,并在上院中加入足够多的改革派,使得《改革法案》在1832年终获通过。这表明英国
A.国王重新掌握国家实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工人政治权利得到认可
D.政治力量发生了变化
9.
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他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10.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B.法制建设完全满足了人民
C.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D.政治制度借鉴了法国宪法
11.
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志( )
A. 统一前后政治制度没有变化     B. 议会从属于普鲁士王国
C. 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D. 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
12.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居住及租地权
C.领事裁判权
D.“门户开放”政策
13.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C.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14.
长期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它们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某一事件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材料所评论的事件
A.主要波及中国南方
B.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具有强烈的爱国性
D.导致了清朝统治集团的瓦解
15.
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1857—1943年)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倭夷入寇,我军征剿不力,望风溃退,爵相一意立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某学者称:“中国几千年来未有真正之外交机构,却在外来屈辱中实现了外交的真正转型。”这一转型指的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清政府被迫划定租界
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3.选择题(共1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请你谈谈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