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23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植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摘编自《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选》等
材料二
史学界和政洽学界历来对美国1787年宪法多有讨论,大体有如下角度:①宪法是一种妥协的产物;②宪法是对英国宪政体制的继承和创新;③宪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
(1)材料一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德两国民选产生的议会实际权力的区别。
(2)就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早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问,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今”。18511月1日,洪秀全在全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树料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特别是中日甲李战后,帝国主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掠夺资源,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前。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疯狂扩张势力,建立教堂,发展教民,强占民房、民田,肆意欺压百姓,洋教横行,而封建官府袒教抑民,置百姓于水深然之中,更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怒火。
——摘编自《略论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各种努力。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体形成了两大阵营对的格局。对美国来说,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但如果共产党得到政权,中国就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重申确认国民党政府为合法政府,宣称“应尽一切努力防止承认共产党政权为中国的唯一政府”,同时还在中国的周边组织起一条反对承认新中国的联合阵线。在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上,对华实行全面禁运、经济封锁政策。
——摘编自王伟《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频刻不容缓的抓住中国。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編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新中国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19题)

4.
雅典最早被贵族垄断大权,平民抗争后召开了公民大会,又根据财产多寡组织了四百人议事会。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
A.呈现渐进变化的趋势
B.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
C.使执政官掌握立法权
D.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
5.
罗马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项规定
A.说明了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B.确保了罗马境内所有居民权利的平等
C.反映出罗马法的本质是阶级斗争工具
D.推动了罗马法由成文法向习惯法转变
6.
下面是1884年法国议会对1875年宪法的部分修正。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
A.否定巴黎公社
B.确立共和政体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阻止保皇派复辟
7.
有人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使16%的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主要是因为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工人阶级获得普选权
C.民主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8.
威廉和玛丽上台后,首先通过了一个法令,宣布惯例议会的决定生效,威廉和玛丽正式成为君主。此事出现的背景是
A.德国实现了统一
B.美国获得了独立
C.英国“光荣革命
D.法国发生大革命
9.
下图是清政府和英国就香港地方问题谈判的漫画。该漫画主要揭示了
A.英国强行占据香港的过程
B.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中英两国谈判地位不平等
10.
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1.
漫画《盐政之前途》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
A.中国财政为列强所控制
B.清朝财政已经完全崩遗
C.中国已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
12.
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平由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认识到中共的巨大力量
B.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宣言
D.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
13.
1940年,彭德怀指出:“华北战争不是孤立的,有全国抗战的配合,特别是有全国二百几十万友军的配合,使敌人不能集中兵力专对华北。”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紧密联系
B.中共在敌后战场发挥主导作用
C.全面抗战政策得到充分落实
D.抗战即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4.
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这个战略行动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15.
傅立叶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名称叫作“法郎吉”。但实际上在1837年傅立叶逝世前,连一个“法郎吉”也未建立。而另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则相信,社会整体逐渐转变成为以协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是可能的。他们的共同目的是
A.化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以暴力手段消除社会不公
C.真正实现国际经济合作
D.号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16.
下面为1917年不同月份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区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情况表。这反映了
A.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临时政府
B.和平夺权成布尔什维克的目标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意专制
D.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发展
17.
一位外交官员说:“澳门的回归不是闭关自守的中国争取到的,而是对外开放的中国争取到的。由此可知,澳门回归
A.只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
B.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C.开创了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D.与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相关
18.
1949年10月,大陆尚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有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体现出
A.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B.祖国完成统一的艰难性
C.新生政权建设任重而道远D.政协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19.
1956年,北京举办了名为“日本商品交流会”的展览,***亲自前往参观,并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此后,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交流逐渐频繁。这说明
A.中日邦交已正常化
B.日本政治追随美国
C.中日友好民间先行
D.中国外交发生巨变
20.
在联合国改革和安理会扩大问题上,中国坚持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为基础,主张改革方案应得到至少90%的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这表明中国
A.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B. 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主导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进程
D.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
21.
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和大英帝国的个别公民到处都可以享受的自由,在许多的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其中一些是十分强大的国家。”丘吉尔的这一演说主要针对的国家是
A.德国
B.苏联
C.日本
D.法国
22.
《欧洲史》中写道:“今天欧洲国家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A.两大集团冷战政策
B.二战后国际秩序安排
C.欧洲一体化不断加快
D.美国的霸权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