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大利之所在,即大害之所在,有目前以为甚便而后蒙其祸者,当时以为无伤而久承其弊者,如今西人之互市于中国是也。西人工于贸易,素称殷富。五口输纳之货,每岁所入不下数百万,江南军饷转输,藉以接济。此海禁大开,国用以裕,一利也。西人船坚炮利,制度精良,所造火轮舟车,便于行远,织器田具,事半功倍,说者最若能仿此所行,则富强可致,西情既悉,秘钥可探,亦一利也。西人学有实际,天文历算,愈出愈精,利氏几何之学,不足数也。且察地理,辨动植,治水利,讲医学,皆务析毫芒,穷其渊际。是以有识之士乐与之游,或则尊之曰西儒,中国英俊士子,诚能屏弃帖括,从事于此,未必无实用可裨,则又一利也。然识音以为中外异治,民俗异宜,强弱异势,刚柔异性,溃夷夏之大防,为民心之蠢贼,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材料二:今君青先生开府吴中,其算学为海内宗师,可于各县书院中别设历算一科,悉心指授,则西学不难大明……此亦千载一时不少失之机也。
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盘石焉。愚见以为官办不如商办,商办费用浩繁,工役众伙,顾避忌讳甚多,势不能尽展其所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海林《王韬评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其思想变化的原因何在?
材料二:今君青先生开府吴中,其算学为海内宗师,可于各县书院中别设历算一科,悉心指授,则西学不难大明……此亦千载一时不少失之机也。
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盘石焉。愚见以为官办不如商办,商办费用浩繁,工役众伙,顾避忌讳甚多,势不能尽展其所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海林《王韬评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其思想变化的原因何在?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官鬻法(也祢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色旅游资源”进产,并直接主特运往行镐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商人每年收进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废除“官鬻”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4800文,售予一票,可领盐200斤,任其运销。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
——摘编自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 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官鬻法(也祢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色旅游资源”进产,并直接主特运往行镐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商人每年收进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废除“官鬻”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4800文,售予一票,可领盐200斤,任其运销。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
——摘编自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
——《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三 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
——《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三 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3.单选题- (共7题)
5.
古希腊陶瓶画与汉画像石(砖)是东西方艺术史上两朵灿烂夺目的奇葩。下图分别是汉代与古希腊关于车马出行的艺术作品,关于两幅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希腊艺术吸收借鉴了汉代的艺术手法 | B.直观反映了古希腊农耕生活落后于汉朝 |
C.后者是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产物 | D.两幅作品表现出的内在精神实质不一致 |
6.
在中世纪的英国,最高的法律是抽象的“上帝的法律”。1534年议会制定的法律则宣布,一切宗教法规如果没得到英国实体法的承认,便没有效力,“在上帝之下,英国不承认除国王陛下以外的任何权威,……而只服从本国制定的法律。”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英国
A.君权神授观念动揭 | B.法治原则得到确立 |
C.议会作用有所加强 | D.王权开始走向衰落 |
7.
1865年美国非洲裔第一次参加林肯总统第二任期就职典礼的游行;1917年妇女第一次参加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的游行;1963年第一次由一名女法官主持约翰逊总统宣誓仪式;1981年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电视转播第一次为有听力障碍者提供闭路字幕。这些“第一次”折射出美国
A. 民主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完善 B. 总统就职宣誓仪式能与时俱进
C. 妇女的政治地位在不断提高 D. 总统就职典礼缺少统一的仪式
A. 民主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完善 B. 总统就职宣誓仪式能与时俱进
C. 妇女的政治地位在不断提高 D. 总统就职典礼缺少统一的仪式
8.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
B.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
C.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
9.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
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
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
10.
《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
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 | 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 |
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 | 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