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1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英国的哪一部文献给光荣革命后的王权套上了第一个“紧箍咒”?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后来英国王权进一步被架空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4所示会议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成果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

材料三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你是如何理解“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四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单选题(共29题)

3.
“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提高
B.公民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C.希腊人对知识的渴求、探究和思考
D.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
4.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
A.妇女B.外邦人C.奴隶D.成年男性公民
5.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 三权分立制
B. 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 国会两院制
D. 联邦制
6.
18世纪的清教徒移民将当时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制度带到北美殖民地,主要特征是:地方政府权重,依赖民兵,行政与立法和司法职能的混合,国王和议会的互相制衡,代议制,政府和社会结合的观念等等。故有人说:“今日美国政治制度的独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老。”这说明美国政治制度
A.有一定的封建制度残余
B.借鉴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果
C.借鉴了都铎王朝制度的框架
D.是最稳定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
7.
下图是法国大革命前至1875年的法国政体变化示意图。假定起点a为君主制,b为共和制,那么c、e应为(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帝制
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9.
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依据英国的政治体制,卡梅伦内阁成员
A.全体辞职
B.由女王决定去留
C.继续履职
D.由议会栽定去留
10.
“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11.
下列两位人物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在任期内他们都曾遭到过弹劾。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的是
A.参议院
B.众议院
C.联邦法院
D.内阁
12.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A.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项制约的关系B.正确,说明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C.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13.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是历史的必然
B.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C.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D.《权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4.
下图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
A.发展历程曲折
B.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C.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D.德国的民主制度深受专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干扰
15.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16.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 德国强租胶州湾
17.
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8.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资政新篇》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B.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C.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得以实现
D.是洪秀全提出来的
19.
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B.天国兴衰
C.李鸿章D.《天朝田亩制度》
20.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21.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B.《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2.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口号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群众迷信鬼神
B.清政府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C.清政府已变成帝国主义的朝廷
D.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
23.
从2008年起,传统节日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1901年的中秋佳节,中国人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词汇
A.洋务运动、北洋水师、夺洋利
B.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C.八国联军、北洋水师、实业救国
D.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
24.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辛丑条约》
25.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26.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同志宣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新的局面”是指
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中共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
C.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确立了***的正确军事领导
27.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8.
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 ②《八月一日》    ③《战略决战》 ④《渡江战役》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29.
八路军同国民党军队共同作战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30.
19.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了不同的谜底:屈原(原子弹)和苏武(苏联出兵),周恩来则认为是“共工氏”(传说中的水神),还有人认为谜底是华佗(拖,意为牵制)。这些不同的谜底说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功绩被忽视B.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D.人们对抗战胜利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31.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 展开战略反攻
B. 实施辽沈战役
C. 进行淮海战役
D. 发起渡江战役

3.选择题(共1题)

32.在甲、乙两个不透明的布袋里,都装有3个大小、材质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甲袋中的小球上分别标有数字0,1,2;乙袋中的小球上分别标有数字﹣1,﹣2,0.现从甲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记其标有的数字为x,再从乙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记其标有的数字为y,以此确定点M的坐标(x,y).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