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0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1

1.单选题(共24题)

1.
民主政治被看作是雅典灭亡的罪魁祸首。能证明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人民主权原则使政府处于监督之下B.公民大会繁琐的辩论影响了行政效率
C.极端的民主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D.奴隶社会施行民主政治违背社会规律
2.
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这些原则
A.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
B.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
C.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
D.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3.
“在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王远离至上权力,临朝不理政,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这一现象发端于(   )
A.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
C.1787年联邦宪法D.第三共和国宪法
4.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符合其观点的举措是(   )
A.实行君主立宪政体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分权制衡原则D.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5.
美国宪法在前言的第一句话就清楚表明,制定宪法的主体是“合众国人民”,而不是君主或某个贵族阶级。这说明(   )
A.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B.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
C.联邦机构要对人民负责D.美国开近代民主先河
6.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7.
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
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
8.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9.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于割地赔款的条款答应得十分“爽快”,但是对于外国要求的中外互派大使等外交事宜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答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中国地大物博的心理
B.近代外交的不公平性
C.天朝上国观念的作祟
D.华夷观念的彻底改变
10.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诗歌中“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指的是(   )
A.台湾属于热带气候夏季气温较高B.荷兰侵略者趁明末动乱占据台湾
C.中法战争间法国侵略者攻击台湾D.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1.
日本人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日本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走的,最后成功了。由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A.斗志消沉,人心不齐
B.武器落后,力有不逮
C.制度腐朽,误国误民
D.倭寇力强,横行无阻
12.
清末,义和团等各种自发性反侵略组织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势力。《辛丑条约》后,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反映了(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侵华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到资本输出为主
C.列强由攫取经济利益为主转为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的反动势力变成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
13.
2011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主要理由是(   )
A.遵义会议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B.遵义会议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遵义会议事实确立以***为核心的领导
D.遵义会议结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遥控
14.
2015年8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太行山上》在描述“太原会战”这一历史事件时,有这样的场景: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其中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飞机场,从而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5.
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两次革命(   )
A.在革命的性质上完全不同B.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内的反动势力
C.都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特权D.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16.
1871年3月,法国爆发巴黎公社运动,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但是很快公社运动就失败了,说明
A.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
B.只有取得农民支持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尚未成熟
D.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国际联合组织
17.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学生可以了解(   )
A.资本主义制度是最优越的B.世界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D.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8.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发表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
B.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C.七月流血事件使人民群众觉醒
D.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19.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0.
第二十一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揭晓,参评主题特色鲜明,政协特色突出,充分展现了各级人民政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材料中“政协特色”理解正确的是(   )
A.审核并通过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的管理
C.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D.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权力与职责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等。这一做法
A.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C.是巩固新中国统一的主要手段
D.主要是为了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22.
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歌手王少峰在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乡愁”的背景是海峡两岸的分离
B.“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都接受“一国两制”
23.
某报道称:“……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的政府。”该报道中的政权建立(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政治格局
C.拉开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序幕D.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4.
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
A.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B.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大陆成立了“海协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