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38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2

1.单选题(共28题)

1.
(题文)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2.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件事己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领导内阁
C.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D.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3.
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在这里,“得益于美国”体现在
A.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B.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C.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D.行政权领导立法权
4.
下列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为总统大选奠基
C
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
法国启蒙运动爆发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德意志帝国的国家结构为联邦制
 
A.A
B.B
C.C
D.D
5.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6.
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7.
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D.民族危机加剧向各国寻求庇护
8.
(江苏省如皋市2018年度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们的理论探索
A.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B.成功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催生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未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9.
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共建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的风雨历程。为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庆典仪式上礼炮当鸣
A. 27响
B. 28响
C. 29响
D. 30响
10.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11.
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B.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C.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D.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12.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13.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
14.
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有史学家说:“英国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材料实际上在赞扬英国
A.议会改革的创新精神B.积极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
C.工业革命带来的富强D.殖民扩张造就了殖民帝国
16.
英文单词“shuttle”最初的意思是“织布的梭子”,19世纪以来逐渐增加了“公共汽车”“穿梭班机”和“航天飞机”等含义。这表明
A.人类语言的发展是不断融合外来语的过程
B.科技进步是影响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C.人类语言发展是新名词取代旧名词的过程
D.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语言发展重要起点
17.
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B.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C.新型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18.
据统计,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年(1840~1894年)我国农作物商品率由10%增长为16%。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B.引进西方技术,农业发展迅速
C.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
D.列强大量收购粮食,出口激增
19.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D.劳动力素质较低
20.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21.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1993年,“回国服务”的口号正式更改为“为国服务”。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
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
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
22.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23.
(题文)马克思说:“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赫胥黎说:“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他们所指的事件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
B.“日心说”的提出
C.蒸汽机的发明
D.《物种起源》的发表
24.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达尔文
26.
下列对古今中外思想家的言论解释或评价最为合理的是
 
思想家言论
解释(评价)
A
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为民自正
“无为”是要求君主什么事情都不做
B
莎士比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伏尔泰:实行“开明专制”
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D
孙中山: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体现了民生主义中的“节制资本”
 
A.A
B.B
C.C
D.D
27.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C.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28.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