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380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方人从自身的狭隘角度出发,认为欧洲人是在希腊一一罗马和犹太一一基督教的“优越”文化传统驱策下向外征服全球的,欧洲人把他们今天的成就归功于中世纪(即中国的盛唐时代)以后城市的发展,并且强调十字军东征、商人阶级的壮大威尼斯与热那亚的商业繁荣及意大利一西班牙对印度香料生意的控制等因素。但在中国人眼里,地处亚欧大陆西北一隅的欧洲既不产稻米、蔗糖,也不产茶叶、棉花,那里的人大约是为谋生计而被迫出外经商,而且就像前代的“蛮族”一样纷纷涌入中国。不管怎样看,中国在唐宋乃至马可波罗时代的元朝,发达程度显然超过中世纪的欧洲。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中(东)西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西欧)实受多银之害的?
(2)依据材料一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

3.单选题(共17题)

3.
(题文)《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上述材料反映出松江地区
①棉织业发达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④棉织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⑤对外交往频繁
A.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4.
以下耕作技术或农耕工具的出现,不在汉代的是
A.曲辕犁
B.耧车
C.耦犁法
D.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5.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6.
“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D.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7.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C.“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8.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于是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富豪专营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9.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龙首渠 D. 成国渠
10.
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景象说明
A.当时这些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兴盛、市场也具有了可观的规模
B.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呈现出明显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手工业城镇
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
D.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11.
(题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据考证,用煤冶铁最早是在
A.春秋战国B.汉代C.唐代D.北宋
12.
有学者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成为中国社会上的普遍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重商已成为社会共识
B.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商人地位普遍高于儒士
13.
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海禁政策尚未施行
B.下西洋旨在缓解财政危机
C.欧亚交流日趋频繁
D.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
14.
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其标识内,候宫中擘画(划分),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除此之外),即任百姓营造”。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
A.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
B.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
C.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D.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
15.
(题文)傅衣凌先生指出:“促成徽州出现有大量的经商者,则系由于封建的低下生产力所造成的人民生计难题……遂使徽商的发展,渐带有一个极落后的性质,把他们对于商业行为的扩大欲求,限于糊口,而不在经济扩张。”此观点是可以说明(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B.徽商只是一个消极的谋乡族利益的集团
C.古代商业活动致力于解决民生的难题
D.封建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落后
16.
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 )
①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②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③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④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7.
(题文)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①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②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③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④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18.
(题文)清代前期,杭、嘉、湖三府是蚕茧丝绸的集中产地,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杭、嘉、湖三府。这一变化源于
A.棉纺织业成为杭嘉湖地区新兴产业B.区域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珠江流域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19.
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A. 工商食官 B. 鼓励贸易
C. 重农抑商 D. 闭关锁国

4.选择题(共7题)

20.已知集合A={x|x2+x+a≤0},B={x|x2﹣x+2a﹣1<0},c={x|a≤x≤4a﹣9},且A,B,C中至少有一个不是空集,则a的取值范围是{#blank#}1{#/blank#}.
21.Mum is cooking eggs in the kitchen. (改为否定句)

{#blank#}1{#/blank#}

22.Mum is cooking eggs in the kitchen. (改为否定句)

{#blank#}1{#/blank#}

23.Mum is cooking eggs in the kitchen. (改为否定句)

{#blank#}1{#/blank#}

24.

若 {#mathml#}4x2-mx+9{#/mathml#} 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blank#}1{#/blank#}.

25.

若 {#mathml#}4x2-mx+9{#/mathml#} 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blank#}1{#/blank#}.

26.

下面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依次改在横线上。

各行其事

无可置疑

广袤无垠

瞑思遐想

莫名其妙

雷霆万钧

长吁短叹

正经危坐

变本加利

出奇制胜

粗制滥造

海誓山盟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blank#}7{#/blank#}{#blank#}8{#/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