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380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捷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光荣革命”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在18世纪,英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战争情绪,比如“詹金斯耳之战”爆发的消息传出后,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都出现了民众欢庆的场面。对外战争不仅受到商业集团的支持,而且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许多人认为英国的财富来自于海外,英国的商业利益不容损害。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摘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后推动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受其影响英国工业化道路呈现出哪些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并对这一战略进行简要评价。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由于科技体制存在权力高度集中于行政机关、科研单位没有按照科研规律行事的自主权、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相脱节等弊端,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因此,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国务院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开始领导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改革科研机构拨款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变科研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生产相脱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1988年3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促使科研机构自主面向经济开发实体,国家在科研机构推行承包责任制,使科技体制改革获得重大进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期间,罗斯福政府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同样,当蒋介石下决心用武力消灭中共时,冷战正愈演愈烈,同苏联的尖锐对抗使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同遏制苏联联系在一起。1947年间,美国政府中对国共斗争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中共如果在内战中取得胜利,肯定会站在苏联一边,中共正在为苏联的“目标服务”,而且中共已经表明将“忠于苏联”。正是因为视国民党政府为“苏联在亚洲扩张的一大障碍”,美国政府立即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并不断增加对后者提供援助。当后者已经被历史的进程证明注定要垮掉时,美国政府仍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抢救。但是即使是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的重要性也只是相对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不论美国国会中亲国民觉政府的“中国帮”和“援华游说团”如何鼓噪“不能忽视中国”,都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政府的决定。

——摘编自牛军《解放战辛时期的美苏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国共内战中的对华政策,并指出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内战的结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亮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亮的思想主张。

2.单选题(共16题)

5.
雅典民主通常被认为是大众政治。但是学者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的民主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这说明
A.雅典民主实质上是间接民主
B.公民的参政能力受出身影响
C.民主政治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D.民主体制保留了贵族制残余
6.
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
A. 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
B. 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
C. 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
D. 内阁有权决定国家大事
7.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D.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8.
196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要求纠正外语教育语种严重偏向的问题,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这一政策
A.顺应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引发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
C.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有利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9.
1978年,美国总统与日本首相举行会谈,明确了主要通过发展美中日三国的双边关系来维持亚洲和平稳定的构想。这一构想
A.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C.冲击了中苏的同盟关系
D.目的是封锁和孤立中国
10.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指出: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满足人民的各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据此可知
A.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提高
B.经济不发达地区易陷入专制统治
C.美国致力于战后各国均衡发展
D.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手段
11.
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12.
明清时代江南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时人赞叹“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这表明明清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
C.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D.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13.
宋代官方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天禧元年,汴京店宅务辖下有公租屋两万多间,每间月租金170文。这一措施
A.反映了小农经济衰退
B.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
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14.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D.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15.
洋务运动时期,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其中“父爱式庇护”关系
A.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B.推动了近代企业的产生
C.规避了政府的监督控制
D.得到了较少的资源配置
16.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在经济方面逐渐由平时经济体制转向战时经济体制,全面实施统制经济。这一转向
A.遏制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创造宽松环境
C.解决了战时经济的需要
D.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17.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18.
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19.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A.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
B.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20.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的这种“大胆尝试”
A.指导了中共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
B.标志着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
C.确立了***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D.探索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