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检测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367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4

1.综合题(共1题)

1.
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了主题为“宋代时期的都市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材料一一位同学搜集了如图中的三幅图片

(1)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
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吴自牧《梦粱录》
(2)上述材料描述了宋代大都市杭州的哪一景象?
(3)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三首诗词,请你写出这些节日的名称。

(4)上述三首诗词中,哪一首是词?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都市生活的特点以及呈现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

2.选择题(共10题)

2.
《资治通鉴》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记事翔实可靠,文字简洁生动。下列时期的史实从《资治通鉴》中查不到的是( )
A.汉代
B.三国
C.唐代
D.北宋
3.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能做到的是( )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②元宵节看彩灯 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
A.苏轼B.辛弃疾
C.李白D.李清照
5.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A. 赋
B. 诗
C. 词
D. 小说
6.
除关汉卿外,“元曲四大家”还包括( )
①颜真卿 ②马致远 ③郑光祖 ④白朴 ⑤王实甫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7.
南宋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是(    )
A.开封B.临安
C.大都D.长安
8.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元旦
C.元宵节
D.中秋
9.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隋朝
C.唐朝D.宋朝
10.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B.李清照C.关汉卿D.辛弃疾
11.
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
A.王羲之B.顾恺之
C.吴道子D.张择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