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中学七年级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时练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364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4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选择题(共8题)

2.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说:“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B.抽调地方精兵充实禁军
C.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3.
“千秋遗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发生于(    )
A.960年B.961年C.962年D.963年
4.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
A. 开国功臣 B. 皇亲国戚 C. 科举考试 D. 地方推荐
5.
下列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评价中,不确切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6.
下图中的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
7.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
C.藩镇混战割据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8.
某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内容时,赵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皇帝同姓)。”你知道李涛所指某朝是指(    )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9.
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