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届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展检测 (3)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363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0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莫贾,上旌于思次(屋楼)以令市。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
哲宗元祐二年正月辛巳,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5》
(1)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反映的商业特点。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与以前相比,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选择题(共6题)

2.
(题文)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3.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  )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4.
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5.
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  )
A.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
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6.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
A.增加财政收入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7.
《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