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362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

材料二 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实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几,又何待言!

——《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态度?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此主张?
(3)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请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回答:
(1)“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
(2)请说一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简答题(共1题)

3.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2)简述该文件出现的历史条件。
(3)此文件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3.单选题(共21题)

4.
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其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元老院
5.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6.
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制的时间是
A.1789年
B.1792年
C.1871年
D.1875年
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规定
A.约束了总统权力
B.限制外国移民进入
C.清除了奴隶制度
D.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8.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9.
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国民大革命的爆发
D.红军长征的开始
10.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 外国商品开始流人中国
B.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冲击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1.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③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
④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因为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
C.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
D.帝国主义对中国间接的殖民统治秩序最终形成
1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
14.
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15.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改变了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6.
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7.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重要共识,统称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A.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文化共通
C.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8.
“无论黄昏时的树影有多长,它总和树根连在一起”。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和平共处
B.独立自主
C.“一国两制”
D.“依法治国”
19.
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共同发展
D.团结互助
20.
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21.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求同存异”方针
B.不结盟运动
C.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
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23.
1971年10月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当联合国会议大厅的电子计票牌显示最表决结果时,人们立刻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汇聚在一起,犹如大的波涛,汹涌澎湃,回荡在会议大厅,经久不息。这是人们在欢庆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4.
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9·11”事件
B.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C.苏联解体
D.不结盟运动兴起

4.选择题(共1题)

25.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素”字。

①须晴日,看红装裹,分外妖娆。{#blank#}1{#/blank#}        ——选自《沁园春·雪》

②我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blank#}2{#/blank#}        ——选自《故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