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33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1)根据材料一写出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的?
2.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1971年,尼克松又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其他国家的。”
(1)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怎样的对华态度?他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请说明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态度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国际格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世界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加速于18世纪末;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
——(美)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形势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者的崛起”的具体表现。

2.单选题(共28题)

4.
伯克帕德居住在雅典卫城,今年三十岁,他有一位妻子、两个儿子(一个5岁一个7岁,未成年人),家里还有两名奴隶。现在伯克帕德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可以投
A.1票
B.2票
C.4票
D.6票
5.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习惯法
6.
从下示材料可见当时
A.大英帝国衰落
B.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C.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英国女王没有任何特权
7.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此观点旨在强调
A.华盛顿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B.欧洲尚不适宜采用近代民主体制
C.华盛顿的选择会冲击君主制度
D.华盛顿的选择有助于美国的稳定与发展
8.
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
B.英、美、德、法
C.法、美、德、英
D.英、美、法、德
9.
制约平衡原则是英美法德等国建立近代政治制度过程中的核心原则之一,下列现象中未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德国宰相与联邦议会关系
B.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C.美国国会的议员名额分配
D.英国首相与议会下院关系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证明“弱国无外交”
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11.
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直观地展示了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12.
话剧艺术(当时称“文明戏”或“新剧”)在我国兴起,某一时期话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爱国血》、《东亚风云》、《共和万岁》、《黄鹤楼》等剧目。这些剧目可能出自哪一时期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九一八”事件后
13.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使得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
A.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B.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C.改善太平天国的财政困难
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14.
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签订该条约的战争
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5.
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1947》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
A.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C.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16.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7.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在谈到某事件时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却使***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进行抗日战争
18.
杨奎松在《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认为:“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主要是因为抗战胜利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增强了民族意识
C.促进了民族平等
D.建立了民族国家
19.
二月革命后,俄国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不能为俄国人提供足够食物,反对土地改革,俄国社会继续动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迅速提出《和平法令》《土地法令》,赢得人民支持。这反映出1917年的俄国人民最关心的是
A.沙皇政府的倒台
B.社会主义革命
C.摆脱战争和改善经济
D.建立苏维埃政权
20.
1871年3月,法国爆发巴黎公社运动,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但是很快公社运动就失败了,说明
A.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
B.只有取得农民支持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尚未成熟
D.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国际联合组织
21.
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加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
D.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
22.
下图中历史文件的发表,表明
A.对台政策转变为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冷战”结束两岸关系缓和
23.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
阅读下图漫画,该漫画最能反映
A.中国开创结伴不结盟的外交
B.中国已经担负起大国的责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遭受挫折
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5.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过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国力大为提高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消失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D.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
26.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香港、澳门回归
27.
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建国初期“一边倒”、五十年代中期“一大片”、七十年代“一条线”、改革开放以来“无敌国外交”。其中“一条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A.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
28.
某班同学以“图说战后世界格局”为题做了一张学习小报,其中一个栏目包括以下两幅漫画。他拟出了四个栏目标题,最确切的是

一个破碎的锤子和镰刀   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绪”
A.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地位
B.苏联解体,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C.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形成
D.多国动荡,美国频繁插手他国事务
29.
下图“黄鼠狼给鸡拜年”是中国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
A.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B.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
C.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
D.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
3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
A.国际力量的多元化
B.国家民族意识再次觉醒
C.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霸权主义政治受到制约
31.
1947年2月英国外交部就希腊、土耳其发生的危机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能够承担起援助的责任以避免这两国落入非英美势力的控制之中。于是,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了重要演讲,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这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