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33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机关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上的独立机关,它以确定的工作对象——官和特殊的工作方式——弹勤非违、纠正缺失,而有别于一般的政权机关。监察机关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由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一般监察机关,跃升为与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成为直属皇帝的极具权威性的国家机关。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整肃百僚,以充分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和通过“彰善痒恶,激浊扬清”,实现社会的调整功能,历代监察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有效地纠弹百官有司之邪辟,还对古代政治权力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权力地位与监察法》等

材料二 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核和惩罚。民众大会监督行政官员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可以对行政官员或公民提出不信任案,认为其有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民自由等行为,就可以提交民众大会全体举行表决,如多数通过,则对其人实行放逐。……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古希腊雅典国家的监察制度赋予了公民很大的监督权力,在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中国相比,古代雅典的监察制度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不同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单选题(共16题)

3.
雅典公民大会辩论时,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这些规定(    )
A.降低了公民大会的工作效率B.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
C.限制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D.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
4.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分权制衡原则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
5.
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议会当众宣读了《权利法案》。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A.英国民众
B.英国贵族
C.英国议会
D.英国王室
6.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7.
威廉·李卜克内西:“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此话反映了
①德意志的军国主义特色
②军队在德意志帝国中的重要地位
③德意志的专制主义色彩
④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
孙中山(1866—1925年)回忆说:“28岁那年,我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9.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
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
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
10.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施政方案,它的提出来
A.反映了农民阶级发展经济的要求
B.表明在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符合当时太平天国的社会实际
D.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探求强国之路时在向西方学习
12.
容闳(1828—1912),毕业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 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 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 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 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13.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同志宣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新的局面”是指
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中共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
C.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确立了***的正确军事领导
14.
农会原本是中共领导的以研究农学、改良农业为宗旨的组织。但在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农字第9号通告明确指出:“农民协会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组织,而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农民政权。”这说明当时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道路迅速转移
B.乡村民众政治利益诉求高于经济利益
C.土地革命推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起步
D.中共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
15.
1937年10月,***委托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递交一封信。信中***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认为
A.英国工党和中共同属于无产阶级政党
B.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获得更广泛支持
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伤害了英国的利益
D.艾德礼可能将会成为英国下一任首相
16.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
A.英国失去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C.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
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17.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18.
有学者认为,目前国际政治已由“一超多强”的力量对比向“多强一超”的布局倾斜。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完全失去世界霸主地位B.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多强”决定当今国际事务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选择题(共1题)

19.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