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材料二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情况统计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中国经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材料二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情况统计表
时期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年 | 29 | 29 | 0 | 0 |
1850-1879年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年 | 156 | 0 | 118 | 38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中国经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实行新政的几年里,政府和国会先后颁发了七百几十个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改善民众困境等各个方面。新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及其同政府的关系。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材料二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一 在实行新政的几年里,政府和国会先后颁发了七百几十个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改善民众困境等各个方面。新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及其同政府的关系。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在应对经济危机中采取的手段。“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请列举二例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关史实。材料二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实施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单选题- (共22题)
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这表明,当时美国
A.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B.贯彻分权制衡原则 |
C.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 |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
5.
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B.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
C.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
D.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6.
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公社向银行请求借钱,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据此可知,马克思
A.为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 |
B.反思巴黎公社失败原因 |
C.指出公社结局有其必然性 |
D.否定巴黎公社革命措施 |
7.
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革”后我国
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
B.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 |
C.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
D.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 |
8.
“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上述材料说明,万隆会议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B.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 |
C.有利于淡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
D.否定了“一边倒”外交的合理性 |
9.
1981年,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由此可知
A.联合国维和事务离不开中国参与 |
B.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 |
C.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
D.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
10.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其著作《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说:“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以下能用来说明作者观点的史实有
A.以美为首的盟国离心力加强 |
B.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发展 |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局面结束 |
11.
“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
B.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
D.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12.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平均寿命只有17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背景 |
B.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
C.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
D.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 |
13.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据此可以看出,当时苏联(俄)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彻底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
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
D.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14.
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市场经济的毛病”根源于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B.生产力水平超越社会需求 |
C.资本追逐利润具有盲目性 |
D.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 |
15.
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当代学者”意在强调二战后
A.资产阶级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表者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
C.资产阶级的共同任务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
D.建立福利国家是调节经济关系的独特方式 |
16.
下图是“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对图片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此生活场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
B.图中生活以土地国有制度为前提 |
C.体现了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 |
D.反映了古代富足祥和的农家生活 |
17.
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说: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材料反映当时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工业革命影响中国 |
18.
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10.3%。与材料中贸易额变化有关的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
D.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
19.
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限制其他国家货物进口)计划。而中国则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策略具有互补性 |
B.美国计划可有效化解全球危机 |
C.中国战略存在风险和挑战 |
D.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对外政策 |
20.
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这反映出
A.中国农村耕织分离 |
B.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
C.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
D.自然经济渐趋解体 |
21.
在20世纪的某个时期,我国新增的常见人名主要有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这反映了人民群众
A.对信息的获取及时准确 |
B.对人民政权的认同与拥护 |
C.对战胜英美侵华的自信 |
D.对三面红旗的肯定与支持 |
22.
以下是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 钢:万吨 | 电力:亿千瓦时 | 石油:万吨 | 粮食:亿吨 | 棉花:万担 |
1952 | 135 | 72.6 | 44 | 1.639 | 130.4 |
1957 | 535 | 193.4 | 146 | 1.95 | 164 |
增长率 | 396.3% | 266.3% | 331.8% | 119% | 125.8% |
A.“一五”计划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
B.优先发展重工业效果突出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 |
D.大跃进对各项指标的修正 |
2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其中与海南岛在对外开放战略上同类的是
A.厦门和珠海 |
B.天津和广州 |
C.长江三角洲 |
D.上海浦东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