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九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324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方式”正式公布的时间和领导人名字。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促使这种变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名称。分析说明这个事件对欧洲生产关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大致时间,以中国为例分析说明世界市场形成对“古老的民族”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首先在佛罗伦萨孕育,这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12—14世纪,佛城(佛罗伦萨)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商业资本很快转化为产业资本。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此萌发起来。佛城的政体独具特色,其政府各组织成员是通过相当复杂的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佛城共和国在教会学校以外,建立文法学校(启蒙小学)各个修道院举办的学习班以及多所大学,佛城的世俗学校从13世纪之后开始兴旺起来。由此可见,佛城市民对新文化的需求并非一时冲动,人们对新文化的追求迫切又持久。

——于忠伟《试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城孕育》

材料二 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1)据材料一,概述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指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这场运动中的突出贡献。说明东西方“文艺复兴”在对待古典文化态度上的不同。

2.单选题(共20题)

4.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5.
下图是古罗马人在观看某法律的情景,从适用范围看,该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的法律B.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D.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
6.
“光绪二十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D.中国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7.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报道称:“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
①是珍贵的一手史料
②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可以佐证当时蒋介石具有革命牺牲精神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8.
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当日,人们从该报了解到的新闻可能是
A.南京大屠杀B.张自忠将军牺牲
C.百团大战战况D.武汉会战战况
9.
“他们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对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对社会财富进行公正的或比较平均的分配。”“他们”指的是
A.自由主义者B.启蒙思想家
C.空想社会主义者D.人文主义者
10.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B.推动了印度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11.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
①有利于西欧社会稳定 ②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③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④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B.日本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C.俄罗斯不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
D.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并努力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13.
下图中有中国古代某项水利设施,该水利设施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坎儿井
14.
历史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进步叙述正确的是
A.富尔顿发明汽船
B.爱迪生发明电话
C.福特制造出第一辆汽车
D.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15.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D.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6.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7.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材料中“这些人”是指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
18.
唐朝时期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关于唐朝科技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①武器发明家唐福制作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朝廷
②书法家张旭以狂草名世
③诗人王维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④诗人杜甫的诗作更多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
《西方文明史》中说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材料中的“普遍法则”出现于
A.16世纪B.17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20.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位思想家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21.
严复1896年译成的《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20年孙中山则认为人类之进化 “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据此可知孙中山
A.认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差异B.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不同
C.仍推崇儒家的政治理想D.已经关注到进化论的弊端
22.
***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中国革命的步骤必须分两步走
B.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C.中国革命应坚持争取议会斗争的权利
D.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3.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是因为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试爆了第一颗氢弹
C.发射了“东方红一号”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