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320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自由主义思想发端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早系统论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是亚当·斯密……他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自由主义就是适应这种要求提出的……“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以及原料的不足,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进行自由生产和贸易,扩大国内外市场。但是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的自由发展……于是一场反对国家干预,要求自由发展经济的斗争迅速掀起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而取得最后胜利。

——摘编自韩忠富《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策源地在美国,美国90年代的经济扩张期的长度超过了60年代,被视为美国有记录以来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期……这首先是由投资热潮推动的,1997年后又显著地受到消费热潮的推动。……还有第二个因素,即节约成本的新技术对投资有重大影响。……美国20年间的新自由主义重构带来了一个以投机为基础的经济扩张,但这个扩张期的利益绝大部分都流向了最高阶层。

——摘编自(美)大卫·科茨《新自由主义和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扩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扩张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该时期美国的经济模式。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以下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二  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下图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21题)

3.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到:“人类禀受天赋,生来就有免于一切隶属的自由,得随意选择自己所好的政治形式,任何一个人对他人的支配权,最初都是按照群众的裁夺授予的。”与这种说法一致的是雅典的
A.财产等级制
B.抽签选举制
C.直接民主制
D.参政津贴制
4.
罗马帝国初期曾明令禁止主人判处奴隶与猛兽搏斗;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废除了奴隶主把奴隶卖给角斗场的权力;君士坦丁大帝(272-337年在位)将故意杀死奴隶与杀人罪同等对待。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B.罗马国家的不断扩张
C.自然法理念的深刻影响
D.民主政治的逐渐发展
5.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C.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6.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这表明1787年宪法
A.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力
B.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
C.所有官职都是由民选产生
D.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7.
某次会战前,一位著名的抗战将领写了一封亲笔信:“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宜昌西部)进发……向北进之敌死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这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8.
徐中约认为:“中国式判决的严厉和明显的不人道(无数的“绞立决”)缺乏符合欧式公正原则的正当审判……所有这些都令外国人恼怒,引发了巨大的忧虑和针对广州当局的无休止抗议。”所以之后列强攫取了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驻兵权
9.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中写道:“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这段话意在强调
A.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B.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
C.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
D.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
10.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反映出人民群众作用的
A.历史创造性
B.历史继承性
C.历史制约性
D.历史决定性
11.
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A. 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B.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 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 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
12.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   )
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13.
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中讲到:在嘱咐我保守秘密之后,他们告诉我,他们打算装备一艘船到几内亚去,说他们跟我一样,都有自己的种植园,而目前极感缺乏的是人手。结合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解决人手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奴隶贸易
②满足了美洲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③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④是西方资本输出时期的主要手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
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中说到:“有一位朋友对他(罗斯福)说,如果成功,他将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名垂千古;如果失败,他就是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可是他不甘失败,‘新政百日’已经开始了。”属于新政举措的是
①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②禁止雇佣16岁以下童工
③要求企业与政府合作
④成立农业调整署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
战国时期,冶铁业中出现数位大富豪:如邯郸郭纵,富敌国王;赵国卓氏,冶铁致富;魏国孔氏、鲁国丙氏冶铁起家,致富巨万。与此情况出现相关的是
①铁制农具的推广
②铁业官营的促使
③冶炼技术的进步
④煤炭燃料的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
照片是历史的见证,是重要的史料来源。根据图片及相关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转变
B.集中体现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C.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D.该时期仍然取得一定的成就
17.
***在某次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符合这次会议的内容是
A.讨论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问题
B.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强调了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D.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18.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中体'应是对'西体'的限制,但'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入们虽想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实际却很难如愿。”材料旨在强调“中体西用”
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
B.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政治保守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9.
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
A.重建了金融秩序
B.导致了通货膨胀
C.打击了民族工业
D.加速了白银外流
20.
1958年,《中华入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到2016年各省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可见
A.建立二元户籍制度有利千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B.户籍改革推动了管理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C.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主的广泛性
D.二元户籍制度的消失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变革
21.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强调神的伟大价值B.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C.属于自然哲学范畴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2.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现代化的特征包括:唤醒和激发大众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兴趣,认为人类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制于超自然的力量。根据此标准,现代化的起点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23.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应用初期存在定位误差的问题,后来人们发现是由于GPS卫星上的原子钟比起地面原子钟每一天要快引起的,误差达到了39微秒,导致的距离差11.7公里。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引入
A.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运动三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